王母庭中亲见栽,张骞偷得下天来。
谁家巧妇残针线,一撮生红熨不开。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咏石榴花》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王禹偁。这首诗以石榴花为主题,通过描绘石榴花的形象和寓意,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描述了王母庭中亲自栽培的石榴花,以及张骞从天上偷来的石榴种子。这里的王母和张骞都是传说中的人物,他们的出现增添了神话色彩和传奇感。接着,诗中提到了一个巧妇,她用残缺的针线缝制了一撮石榴花,但这撮石榴花却无法打开。
这首诗的意境主要体现在对石榴花的描绘和象征意义的表达上。石榴花是一种鲜艳红色的花朵,象征着繁荣、富贵和生命的延续。王禹偁通过描绘石榴花的美丽和神奇,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诗中提到的巧妇和她无法打开的石榴花,也可以理解为对人生中遗憾和无法实现的渴望的描绘。
这首诗词通过对石榴花的描绘和象征意义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它以简洁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薄暮沐时雨,凌朝陟崇山。泄云去复来,流水清且闲。褰裳俯茅屋,高论激晴澜。层轩既显敞,好鸟鸣间关。开樽意殊乐,剧饮未言还。何当脱尘鞅,共卧青松间。
竹引牵牛花满街。疏篱茅舍月光筛。琉璃盏内茅柴酒,白玉盘中簇豆梅。休懊恼,且开怀。平生赢得笑颜开。三千里地无知己,十万军中挂印来。
五陵无树起秋风。千里黄云与断蓬。人物萧条市井空。思无穷。惟有青山似洛中。
百千寒雀下空庭,小集梅梢话晚晴。特地作团喧杀我,忽然惊散寂无声。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行便当游。何必更随鞍马队,冲泥蹋雨曲江头。
贪观眉妩翠,舣棹碧云间。萧寺前临水,丁家旧住山。苔深僧迹静,松冷鹤巢鳏。拜手先祠下,奔驰觉汗颜。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