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见清辉,登楼正午时。
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
冷湿流萤草,光凝宿鹤枝。
不禁鸡唱晓,轻别下天涯。
王禹偁(九五四~一○○一),字元之,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九八三)进士,授成武县主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知长洲县。端拱元年(九八八)应中书试,擢直史馆。次年迁知制诰。淳化二年(九九一),爲徐铉辨诬,贬商州团练副使。五年,再知制诰。至道元年(九九五)兼翰林学士,坐谤讪罢知滁州,未几改扬州。真宗即位,復知制诰。咸平元年(九九八)预修《太祖实录》,直笔犯讳,降知黄州。四年移知蕲州,卒,年四十八。有《小畜集》三十卷、《小畜外集》二十卷(今残存卷六至卷十三等八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 王禹偁诗,前十一卷以《四部丛刊》影印瞿氏铁琴铜剑楼藏宋刊配吕无党钞本《小畜集》爲底本,校以清光绪会稽孙星华增刻本(简称孙本)、清干隆平阳赵熟典刻本(简称赵本)、上海涵芬楼影印江南图书馆藏经锄堂钞本(简称经锄堂本),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宋文鑑》等书引录。第十二卷以孙星华增刻本《小畜外集》爲底本,参校上海函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影宋写本(简称影宋本)、杭州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简称清抄本)以及《山右石刻丛编》等书引录。第十三卷录集外诗及断句,其中《吴郡志》所收《赴长洲县作》三首,已合併编入《小畜集》同题诗中。又《小畜外集》卷六误收他人诗三首(其中二首爲杜甫诗),已删去。
《中秋月》是一首宋代王禹偁的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中秋时节的景象和情感。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秋月
何处见清辉,登楼正午时。
莫辞终夕看,动是隔年期。
冷湿流萤草,光凝宿鹤枝。
不禁鸡唱晓,轻别下天涯。
译文:
在哪里能看到明亮的月光,登上楼顶正是中午时分。
不要拒绝整夜观赏,这是一年一度的时刻。
寒冷潮湿中流动的萤火虫,光芒凝结在宿鹤的枝条上。
鸡鸣天亮时情不自禁地离别,轻轻地离开天涯。
诗意:
这首诗以中秋时节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赞美和对离别的感伤之情。诗人登上楼顶,在正午时分欣赏着明亮的月光,他呼吁人们不要错过整夜观赏的机会,因为这是一年一度的难得时刻。诗中描绘了寒冷潮湿中流动的萤火虫,它们的光芒凝结在宿鹤的枝条上,给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感觉。最后,诗人以鸡鸣天亮时的离别来表达他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月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和对人生离别的思考。诗人以中午时分登楼观赏月光,突出了月光的明亮和美丽。他呼吁人们不要错过整夜观赏的机会,表达了对美好时刻的珍惜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的冷湿流萤草和光凝宿鹤枝,给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感觉,增加了诗的意境和情感。最后,诗人以鸡鸣天亮时的离别来表达他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之情,使整首诗更具情感共鸣。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示了王禹偁独特的诗歌才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梅开壍边勿渠陋,倚竹长年固成瘦。风期唤得高人就,几度行看仍落齅。是花佳处绝难摹,思虽宛转终不如。我诗有愧渭南赵,君句自续东湖徐。
日月高奔,金波满泛,七返九还延祚。真精应物,大道潜身,恍惚妙通玄路。直待阳生,造化神丹,龙虎紫霄天府。这瑶函、宝篆天机,须仗至人开悟。长生道、固蒂深根,仙家活计,烹炼汞铅为务。炉辉五彩,鼎耀三光,识取本来宗祖。明月楼前,睹个金蝉,飞舞翠峰明宇。把凌云一志,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渴令平生病,年来病更多。腰仍难老折,肠亦旧无他。知已眠三迳,逢秋欲七歌。勋名邮传尔,唯日饮无何。
[姑洗羽一奏]温然仁矣,熙然春矣。龙驾帝服,穆将临矣。我酒清矣,我肴洱矣。我乐备矣,我神顾矣。
千年石虎产麒麟,一角通身五彩明。金锁玉关浑掣断,毗卢界内鼓烟尘。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