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三门津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
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
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
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间。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
不用然犀下照,未必*飞强射,有力障狂澜。
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黄河九天上》是元代作家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黄河的三门津上,我赋诗歌,俯瞰着重要的关隘,人间和鬼魂都在这里交汇。长风怒卷着高浪,洒下寒冷的阳光。这景象峻峭如吕梁山的千仞峰,壮丽如钱塘江八月的潮水,直冲而下,洗涤着尘世。万象都被冲击得支离破碎,只有一座孤峰依然屹立。仰望危险的鸟巢,双鹄飞过,却难以攀登。人间面对这样的险境有何用处,万古以来都隐藏着神秘的阴谋。不用犀牛的角来照亮前路,也未必能够强力地射击,有力量来阻挡狂涛。唤来骑着鲸鱼的客人,敲击鼓声穿过银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黄河的三门津为背景,描绘了黄河壮丽的景象和其中蕴含的危险。诗人通过形容长风怒卷的高浪和飞洒的阳光,表达了黄河的浩渺和威力。他将黄河比作吕梁山和钱塘江,突出了其壮丽和雄伟的特点。诗人还通过描绘万象被冲击得支离破碎,只有一座孤峰屹立的景象,表达了黄河的狂暴和无穷的力量。诗人思考人类面对这样的险境有何用处,以及世间隐藏的神秘阴谋。最后,他呼唤骑着鲸鱼的客人,敲击鼓声穿过银山,表达了对勇敢者的赞美和希望。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象和其中蕴含的危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类面对险境的思考。诗人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比喻手法,使诗词充满了力量感和震撼力。同时,诗人通过呼唤骑鲸客人的形象,表达了对勇敢者的赞美和对希望的追求。整首诗词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元代作家元好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欣然发茅亭,准拟看飞雪。待之既逾时,脚硬冷如铁。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蜒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会须烟瘴林,都有
勋门积庆,为皇家此日,重生贤辅。崧岳储神须信道,非特当年申甫。清白传芳,高明驰誉,材更兼文武。黑头年少,风云还会龙虎。天为指日垂弧,张旃持节,不遣穹庐去。中使传宣,颁赐锡赉,清晓欢声旁午。两世光华,一门荣耀,盛事夸千古。祝公千岁,庙堂长佐贤主。
富贵良非愿,乡关归去休。携琴已寻壑,载酒复经丘。翳翳景将入,涓涓泉欲流。老农人不乐,我独与之游。
朝阳岩前不结庐,下眺江水百步余。春泉溅溅出乳窦,青莎白石半洿途。不到津头二三日,谁知江水涨天墟。遥望横杯不敢济,岩口正有人罾鱼。
大妇拂玉匣。中妇结罗帷。小妇独无事。对镜画蛾眉。良人且安卧。夜长方自私。
绿树阴阴小岭西,一翁二子自扶携。雨前芳嫩初浮碗,腊脚清醇旋拆泥。本欲省缘行买饼,未能去杀尚烹鸡。弄桡莫便寻归路,湖静无风日未低。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