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
禹终平洚水,舜亦致薰风。
江海生灵外,干坤揖让中。
乡人不知此,箫鼓谢年丰。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歷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謚文正。着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爲底本。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尧庙》是一首宋代范仲淹创作的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尧庙的壮丽景象,并表达了对尧舜时代伟大事迹的赞美和敬仰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
禹终平洚水,舜亦致薰风。
江海生灵外,干坤揖让中。
乡人不知此,箫鼓谢年丰。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展现了尧庙的气势和庄严。诗中的“千古如天日”表达了尧庙的历史悠久,如同永恒的太阳一样。而“巍巍与善功”则赞美了尧庙的宏伟建筑和伟大功绩。
接着,诗人提到了禹和舜,他们分别平定了洪水和治理了天下,使得江河和风都得以顺利运行。这里的“禹终平洚水,舜亦致薰风”表达了对这两位伟大君主的敬仰和赞美。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目光转向江海和大地,表达了尧舜时代的治理之道。他说“江海生灵外,干坤揖让中”,意味着在尧舜时代,江海之间的生灵得以繁衍,而天地间的万物也和谐共处。这里的“干坤揖让”表达了尧舜时代的治理理念,即天地间的各种事物相互尊重、相互谦让。
然而,诗人感叹道“乡人不知此”,意味着现在的乡人已经不再了解尧舜时代的伟大事迹和治理之道。最后两句“箫鼓谢年丰”,则表达了诗人对尧舜时代丰收和繁荣的祝福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尧庙、尧舜时代的赞美和思考,表达了对伟大历史和治理之道的敬仰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思考。
樗园谁子言殊允,作诗作贼事相等。苦心取境破天悭,妙手穿窬探椟蕴。化工意态秘自珍,讵知天定还输人。偶然漫与愁花鸟,厅绝诗成泣鬼神。此中窃亦分钩国,狡狯偷天比狐白。诛求造物不伤廉,岂复贪多须戒得。偷势终看落下乘,卑无高论皎然式。昌黎窥盗向陈编,太息佳人为钝贼。
奔逸闻千里,飞腾见九迁。禁途才咫尺,玉节屡回旋。看即自天下,催归夜席前。如怜落鸢外,为遣反驱边。
何地堪相饯,南楼出万家。可怜高处送,远见故人车。野果新成子,庭槐欲作花。爱君兄弟好,书向颍中夸。
忆昔京华聚首时,大兄常念阿连痴。别来相望天涯远,长诵对床风雨诗。
歌阕樽残恨起偏,凭君不用设离筵。未趋雉尾随元老,且蓦羊肠过少年。七叶汉貂真密近,一枝诜桂亦徒然。羽书正急征兵地,须遣头风处处痊。
坐恐三更至,流年此夜分。客心无限事,愁雨不堪闻。灞上家殊远,炉前酒暂醺。刘郎亦多恨,诗忆故山云。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