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斗岘山马上》

西来投策倦跻攀,晚叶寒华一迳间。
尽日闲云不留雨,斜阳还照隔江山。

作者介绍

贺铸(一○五二~一一二五),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北宗狂客,卫州(今河南汲县)人。以唐贺知章爲远祖,因自称越人。初以外戚恩爲右班殿直,官监军器库门、临城酒税、徐州宝丰监等。哲宗元祐七年(一○九二),以李清臣、苏轼等荐,监鄂州宝泉监。丁母忧服除,通判泗州、太平州,管勾亳州明道宫。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以承议郎致仕,卜居苏南。又以荐復起,管勾杭州洞霄宫。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再致仕。七年,卒于常州,年七十四。铸善爲词章,以填词名家,因《青玉案》词“梅子黄时雨”句,世称贺梅子。诗亦爲时人所重,自编《庆湖遗老诗集》前后集,今有前集传世。集中诗题下多详注作诗年月及诗中涉及的人物里居姓字,见出今本仍系自编本之旧。事见《庆湖遗老诗集》原序及附录《贺公墓志铭》,《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贺铸诗,以明谢氏小草斋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在原集九卷后增补“拾遗”“补遗”各一卷。参校清干隆彭氏知圣道斋抄本(简称清抄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本(简称宋人集),并酌校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中所收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斗岘山马上》是宋代贺铸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骑马登上斗岘山的情景,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疲惫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西来投策倦跻攀,
晚叶寒华一迳间。
尽日闲云不留雨,
斜阳还照隔江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作者骑马攀登斗岘山的经历,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疲惫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西来投策倦跻攀”,表达了作者长途跋涉的劳累和疲惫之感。他来到斗岘山,希望能够在这里寻找到一些启示和策略。

第二句“晚叶寒华一迳间”,描绘了秋天的景色。晚上的叶子已经凋零,但仍然散发出寒意。这一景象使人感受到了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第三句“尽日闲云不留雨”,表达了作者在斗岘山上度过的一天中,天空中的云彩虽然飘荡,但没有下雨。这句诗意味着作者在旅途中的一天过得平静而安详。

最后一句“斜阳还照隔江山”,通过描绘夕阳的光芒照耀着远处的江山,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美之情。这句诗意呼应了整首诗的主题,即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旅途中的疲惫的抒发。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在斗岘山上的旅途经历,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旅途中的疲惫的抒发。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

  • 《卜算子·感旧》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 《听妓洞云歌》

    嵇叔夜,鼓琴饮酒无闲暇。若使当时闻此歌,抛掷广陵都不藉。刘伯伦,虚生浪死过青春。一饮一硕犹自醉,无人为尔卜深尘。

  • 《蒋迈说易》

    新图别义初拈出,四座皆惊昔未闻。定是胸中通象数,或于梦里见羲文。向来夫子编三绝,近世名儒说七分。自笑腐生尊古注,可能挟册便从君。

  • 《秋日题仪真寓廨时秩满俟代》

    非崖非巅,壁立苍然。野花炯炯媚朝日,樛木缭绕栖寒烟。归乎归乎,幽深此便。居乎居乎,市声昼喧。纷去住于吾心,定取舍于吾言。竹色一轩秋雨后,荷花十里晚风前。锦城不似还家乐,独立津头欲间船。

  • 《清平乐》

    仙家庭院。红日看看晚。一朵梅花挨枕畔。玉指几回拈看。拥衾不比寻常。天涯无限思量。看了又还重嗅,分明不为清香。

  • 《赠王环中》

    丹霞不蹋长安道,生涯萧条破席帽。囊中收得劫初铃,夜静月明狮子吼。那伽定後一炉香,牛没马回观六道。耆域归来日未西,一锄识尽婆娑草。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