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井桐》

檐欹碧瓦拂倾梧,玉井声高转辘轳。
肠断西楼惊稳梦,半留残月照啼乌。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井桐》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凄美的景象。

诗中描述了一座宅院,屋檐上的碧瓦倾斜,被风吹动,拂动了梧桐树的枝叶。这里提到的檐和梧桐树都是中国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元素,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玉井,它发出高亢的声音,仿佛是在转动辘轳。这里的玉井可能是指井口上方的井盖,也可能是指井水的声音。这种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而又动听的感觉。

诗的下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他说自己的心如断肠,西楼上的惊醒了他的梦境。这里的西楼可能是指诗人居住的地方,也可能是指他的心灵所在。梦境被打破,使他感到惊讶和失落。

最后两句描述了一只啼哭的乌鸦,它在半空中停留,被残月的光芒照亮。这里的乌鸦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伤。

整首诗以简洁而凄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寂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和内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 《戏书》

    五言七言正儿戏,三行两行亦偶尔。我性不饮只解醉,正如春风弄群卉。四十年来同幻事,老去何须别愚智。古人不住亦不灭,我今不作亦不止。寄语悠悠世上人,浪生浪死一埃尘。洗墨无池笔无冢,聊尔作戏悦我神。

  • 《题隐真宫》

    福地流传号隐真,麻姑曾款蔡翁门。臼舂云子自堪饱,井溢丹泉便可吞。山露五峰疑指爪,溪盘百叠想裙痕。我来既蹑灵踪后,知是仙家第几孙。

  • 《摸鱼儿(咏小园晚春)》

    小林峦、一年芳事,乱红还又飞雨。生香冉冉花阴转,云擘满空晴絮。游宴处。看乐意相关,庭下胎仙舞。歌声缓度。任圆玉敲寒,飞觞传晓,未许放春去。闲中趣。明月清风当户。莘莘容屋陈俎。翦裁妙语频赓唱,巧胜郢斤般斧。心自许。拚凋景颓龄,为莺俦燕侣。同盟会取。共花下小车

  • 《朝中措(月季)》

    开随律琯度芳辰。鲜艳见天真。不比浮花浪蕊,天教月月常新。蔷薇颜色,玫瑰态度,宝相精神。休数岁时月季,仙家栏槛长春。

  • 《好事近》

    把酒对江梅,花小未禁风力。何计不教零落,为青春留得。故人莫问在天涯,尊前苦相忆。好把素香收取,寄江南消息。

  • 《送吴少保知鄂州》

    第三闸外看征帆,闸鴃帆轻似箭奔。此去直挨湖北岸,吾庐正在水边村。送公便作还家想,何日真酬去国言。最是别来情味恶,州桥每到误窥门。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