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
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
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
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
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
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
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
谈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黄河八韵寄呈圣俞》是宋代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河水激箭险,谁言航苇游。
黄河水势汹涌,如箭般奔腾,航行苇船的人谁能说是轻松愉快的游玩呢?
坚冰驰马渡,伏浪卷沙流。
冰面坚硬,骏马奔驰而过,浪花卷起沙砾,水流湍急。
树落新摧岸,湍惊忽改洲。
树木倒下,新的岸边形成,湍急的水流突然改变了河道。
凿龙时退鲤,涨潦不分牛。
当人们凿开河道时,鲤鱼退避,涨潮之下,水势汹涌,不分辨哪些是河中的牛,哪些是水中的波浪。
万里通槎汉,千帆下漕舟。
黄河通行万里,船只穿梭其中,千帆竞相下行。
怨歌今罢筑,故道失难求。
怨歌已经停止唱响,古老的道路已经难以寻觅。
滩急风逾响,川寒雾不收。
河滩急流湍急,风声超过了声响,河川寒冷,雾气不散。
谈能穷禹迹,空欲问张侯。
谈论能否详尽禹王治理黄河的事迹,空有问询张骞的心愿。
这首诗词描绘了黄河的壮丽景色和其带来的巨大力量。作者以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比喻,表达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和不可预测的变化。诗中还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禹王和张骞的提及,展示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英雄事迹的赞美。整首诗词以雄浑豪放的笔调,展示了作者对黄河的敬畏之情和对自然力量的崇拜。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撒手行时无畦碍,更无一物可相随。
煌煌六世学,兀兀门亦专。耕道宜有秋,而我适旱乾。疏鬓日月迈,破衣霜雪单。谁谓四海宽,已觉一饱难。失计堕簿领,署判手为酸。皇家挈天纲,昨下如纶言。冷眼看匠手,雌黄英俊间。华堂玉尘动,绣帘香鸭残。为国得一人,可使天下字。当时呼画师,我愧宁不然。策勋径投笔,守志
草木渐知春,萌芽处处新。从今八千岁,合抱是灵椿。
投荒弥远凶徒炽,出督清之狡计行。得柄欺君例如此,国亡徒剩正人名。
谁作东州客,支公合往还。想无诗外事,聊辍定中閒。拂石须相憩,留云欲共攀。为寻梅发处,先过向南山。
平生漫浪老清晖,却埽丘园属少微。世乱伤心青眼旧,天涯流泪白云飞。羁愁只忆中山酒,贫病长悬子夏衣。泽畔行吟谁念我,祗应形影自相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