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赋竹上甘露》

梢梢两竹枝,甘露叶间垂。
草木有灵液,阴阳凝以时。
深山与穷谷,往往尝有之。
幸当君子轩,得为众人知。
物生随所托,晦显各有宜。
聊以助歌咏,兼堪饮童儿。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赋竹上甘露》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梢梢两竹枝,甘露叶间垂。
草木有灵液,阴阳凝以时。
深山与穷谷,往往尝有之。
幸当君子轩,得为众人知。
物生随所托,晦显各有宜。
聊以助歌咏,兼堪饮童儿。

中文译文:
两根竹枝婆娑摇曳,甘露从叶间滴落。
草木之间流动着神奇的液体,阴阳之气凝结而成。
在深山和贫瘠的谷地,常常能够品尝到这种甘露。
幸运的是,能够在君子的轩庭中,被众人所知晓。
万物的生命随着所依附的环境而展现,晦暗或明亮各有适宜。
这些甘露可以辅助歌咏之用,也适合给孩童饮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竹子上的甘露为主题,表达了自然界中的奇妙现象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欧阳修通过描绘竹子上的甘露,表达了草木之间流动的灵液,以及阴阳之气凝结的奇特现象。他认为这种甘露不仅存在于深山和贫瘠的谷地,而且在君子的庭院中也能够出现,这是一种幸运和福气。诗中还提到,万物的生命状态随着所处的环境而有所不同,有时显得晦暗,有时又显得明亮,这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最后,欧阳修认为这些甘露不仅可以辅助歌咏之用,还适合给孩童饮用,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竹子上的甘露,展示了欧阳修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他以自然现象为载体,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传递了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 《题择庵云山图》

    老圆画里也藏机,云抹前山冻不飞。寸许塔尖何处市,扁舟腊日房僧归。

  • 《题陆滨村舍壁》

    记得移家白露时,秋风又是一年期。独怜零落溪边柳,那得长条系所思。

  • 《庆清朝(牡丹)》

    绛罗萦色,茸金丽蕊,秀格压尽群芳。人间第一娇妩,深紫轻黄。乍过夜来谷雨,盈盈明艳惹天香。春风暖,宝幄竞倚,名称花王。朝槛五云拥秀,护晓日、偏宜翠幕高张。秾姿露叶,临赏须趁韶光。最喜鉴鸾初试,数枝姚魏插宫妆。然绛蜡,共花拚醉,莫靳瑶觞。

  • 《题冯公岭旅邸》

    层楼杰阁耸朱栏,楼下行人自往还。但见彩云横木未,不知身在翠微间。

  • 《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

    鉏田种紫芝,有根未堪采。逡巡岁月度,太息毛发改。晨朝玉露下,滴沥投沧海。须牙忽长茂,枝叶行可待。夜烧沉水香,持戒勿中悔。

  • 《和高庙净明院梅岩御制韵二首》

    偶因祀事访丹霞,寺古山深石径斜。冲冻细寻梅信息,枝头喜见状元花。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