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戎台鼎旧,大府节旄新。
边候正无事,宾筵况得人。
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
斋让蒲萄熟,飞觞不厌频。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爲底本,参校清干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爲一卷。
《送裴中舍赴太原幕府》是宋代司马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元戎台鼎旧,大府节旄新。
边候正无事,宾筵况得人。
山寒太行晓,水碧晋祠春。
斋让蒲萄熟,飞觞不厌频。
诗意:
这首诗词是送别裴中舍前往太原幕府的作品。诗人以太原幕府为背景,表达了对裴中舍的祝福和对太原幕府的美好祝愿。诗中描绘了山川的美景、宴会的热闹场面以及丰收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裴中舍前程顺利、幸福美满的期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场景,通过对山川景色和宴会氛围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裴中舍的美好祝愿。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元戎台鼎旧,大府节旄新"的对比,表达了裴中舍从过去的职位到新的幕府的转变,寓意着他的前程光明。诗人通过描绘山寒太行的清晨和晋祠春水的碧绿,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象征着裴中舍前程的美好。诗中还提到了宴会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裴中舍在新的幕府中能够得到重用和受到宾客的欢迎的期望。最后两句"斋让蒲萄熟,飞觞不厌频"则表达了丰收的景象和宴会的热闹,寓意着裴中舍在新的幕府中能够享受到成功和幸福。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景色和宴会的描写,表达了对裴中舍前程顺利、幸福美满的祝愿,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美好期望。
驾鹤乘鸾归紫府,仙凡从此不相干。要传当日飞升事,收拾遗衣为结坛。
新秋气肃。此日仙翁曾诞育。禀赋应遍。绿□朱颜似少年。阶庭兰玉。行见儿孙俱曳绿。更祝遐龄。愿比庄椿过八千。
菊浦桃源瞰九城,鸾歌凤啸忽将迎。千岩杂树云霞色,百道流泉风雨声。上客由来轩盖重,幽人自觉薜萝轻。疑是昔年栖息地,山中日暮有馀情。
春去烟光绿已齐,阴阴栏槛晓晴时。新梢替尽残芳静,喜见余花一两枝。
西山禅隐比来闻,长道唯应我与君。书上无名心忘却,人间聚散似浮云。
青疏老瘦碧孱颜,杳杳深深万翠间。侍坐侍行仍侍立,雪松霜竹雨余山。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