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有轻尘釜有鱼,汉庭日日召严徐。
不嫌藜藿来同饭,更展芭蕉看学书。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诗词:《戏答史应之三首》
甑有轻尘釜有鱼,汉庭日日召严徐。
不嫌藜藿来同饭,更展芭蕉看学书。
中文译文:
家中磨盘上有轻微的尘埃,灶台上有煮鱼的炊烟。
每天在汉庭上召见严徐,不嫌藜藿与我共进餐。
我更展开芭蕉叶,专心学习读书。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写给史应的回答诗,以戏谑和幽默的口吻表达了对友人的亲切和生活的态度。
诗的开篇描述了家中的情景,甑上有轻微的尘埃,灶台上升起了煮鱼的炊烟。这里描绘了平凡的家居生活,展示了诗人平淡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态度。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每天都在汉庭上召见严徐。这里的严徐可能是史应的别名或字号,表示他们经常一起讨论学问或交流心得。这种日常的交往反映了诗人对友情和学术的重视。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豁达和不拘小节的态度。诗人说自己不嫌弃与友人一起分享简单的藜藿饭菜。藜藿是一种粗糙的谷物,代表着平凡的生活,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不嫌弃朴素的生活方式,愿意与友人共同体验平凡的日常。
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学习的热忱。他展开芭蕉叶,专心致志地读书学习。芭蕉叶是古代书籍常用的书签,通过展开芭蕉叶这一细节描写,诗人显露了自己对知识和学问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平实的描写和诙谐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平凡而充实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和学问的珍视。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摹,传递了一种乐观、豁达和向上的精神风貌,启发人们珍惜当下,勤奋向上的生活态度。
千壶芍药霭祥云,一部箫韶合曲新。三圣临轩听歌舞,端知造物款留春。
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学人言语,未会十会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
群山带雨阴云重,沧海连天水气昏。遥想真人乘铁舸,往来三岛鬼神奔。
秋色满西湖,雨添新绿。一派烟光望中足。清香十里,书舸去来相逐。酒酣时听得,渔家曲。人道似郎,郎还第六。云水相逢未谙熟。晚来风静,闲浸几枝红玉。水神应不禁,江妃浴。
城阙天中近,蓬瀛海上遥。归期千载鹤,春至一来朝。采药逢三秀,餐霞卧九霄。参同如有旨,金鼎待君烧。
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世务。本家蓝田下,非为渔弋故。无何困躬耕,且欲驰永路。幽居与君近,出谷同所骛。昨日辞石门,五年变秋露。云龙未相感,干谒亦已屡。子为黄绶羁,余忝蓬山顾。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飞雨祠上来,霭然关中暮。驱车郑城宿,秉烛论往素。山月出华阴,开此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