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雨长风溢两河,欣然河伯顺风歌。
行观东海方存少,不以黄流更自多。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赞美和对黄河和长江两大河流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急雨长风溢两河,
欣然河伯顺风歌。
行观东海方存少,
不以黄流更自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急雨和长风席卷黄河和长江两大河流的景象。诗人欣喜地说,河伯(指黄河神话中的河神)顺着风势歌唱着,流淌的河水溢出了河堤。诗人观察到,与黄河和长江相比,东海的波涛显得较为平缓,暗示黄河和长江的磅礴浩渺。诗人并不以黄河的奔腾之势为自豪,相反,他认为东海的波浪虽然较少,但并不逊色于黄河。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急雨和长风对两大河流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赞美。诗人通过对黄河和长江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诗人通过对东海和黄河的对比,表达了对平和与激荡、温柔与磅礴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意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黄庭坚以深刻的洞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索,使这首诗词成为宋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江流清浅外,山色有无中。平田坡岸回曲,一目望难穷。波面轻鸥容与,沙际野航横渡,不信画图工。路入神仙宅,翠锁梵王宫。俯晴郊,增胜既,气横空。云林城市层列,知有几重重。更上危亭高几,徙倚栏干虚敞,象纬逼璇穹。要尽无边景,烟雨看空_。
静者宜膺寿,胡为忽梦楹。伤嗟见行路,优典识皇情。徒泣巴山路,终悲蜀道程。弟兄仁达意,千古各垂名。
千金常恨邻难买,一笑那知盖已倾。
重衾又重茵,盖覆衰孏身。中夜忽涕泗,无复及吾亲。须臾残漏歇,吏报国忌辰。凌旦骑马出,溪冰薄潾潾。路傍饥冻者,颜色颇悲辛。饱暖我不觉,羞见黄州民。昔贤终禄养,往往归隐沦。谁教为妻子,头白走风尘。修身与行道,多愧古时人。
江树何霏微,遥山苍翠里。秋风吹裳衣,人影桥下水。
节高终不起,死恋九华山。圣主情何切,孤云性本闲。名传中国外,坟在乱松间。依约曾栖处,斜阳鸟自还。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