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来宝仗降魔相,慈悲威怒震十方。
毒龙帖耳收雷霆,逆鳞可摩若家狗。
我法未尝恼众生,不令肆毒生恐怖。
但以本来悲愿力,情与无情共一家。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爲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干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干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繫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巩/言}《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繫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蹟、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贊、颂(其中多爲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爲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爲第四十九卷。
《南山罗汉赞十六首》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如来宝仗降魔相,
慈悲威怒震十方。
毒龙帖耳收雷霆,
逆鳞可摩若家狗。
我法未尝恼众生,
不令肆毒生恐怖。
但以本来悲愿力,
情与无情共一家。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南山罗汉的十六个赞美,表达了佛教思想中如来的威严和慈悲,并强调了佛陀对于邪恶势力的镇压和消除。诗人黄庭坚通过描绘佛陀的形象和力量,表达了对佛法的崇敬和敬畏之情,并表明自己愿意以慈悲的力量与世间众生共同追求安宁与和谐。
赏析:
1. 诗人运用了平实的语言表达佛陀的形象和能力,如如来宝仗、慈悲威怒震十方等,形象生动。
2. 通过描述佛陀对抗邪恶的形象,诗人展现了佛法的强大力量,以及佛陀对于恶势力的制约和镇压,体现了佛教的普世价值观。
3. 诗句"我法未尝恼众生,不令肆毒生恐怖"表明佛陀的慈悲心和愿力,使众生得以远离恐惧和痛苦,展现了佛法的无私和普度众生的精神。
4. 最后两句"但以本来悲愿力,情与无情共一家"表达了诗人愿意以佛陀的慈悲力量与世间万物共同存在,体现了佛教中的慈悲观念和对于和谐共处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佛陀的形象和力量,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于和谐共处的追求。同时,诗中融入了佛教的价值观念,展现了佛教慈悲与智慧的精神内涵。
别后空相忆,无书直至今。频年千里客,多事半生心。卯酒欺人醉,春诗带病吟。倚栏政无绪,一鸟过花阴。
天清漏长霜泊泊,兰绿收荣桂膏涸。高楼云鬟弄婵娟,古瑟暗断秋风弦。玉关遥隔万里道,金刀不翦双泪泉。香囊火死香气少,向帷合眼何时晓。城乌作营啼野月,秦川少妇生离别。秋灯向壁掩洞房,良人此夜直明光。天河悠悠漏水长,南楼北斗两相当。
东邻有处子,文采何翩翩。高情薄世俗,入海求神仙。归来夸邻里,朱楼列绮筵。今日横波目,昔时流泪泉。
脱履坐明窗,偶至晴更适。池上风忽来,斜雨满高壁。深松含岁暮,幽鸟立昼寂。世故方未阑,焚香破今夕。
御风起帆如彍矢,不能万里犹千里。中流浪头屋高起,误入浅洲舟阁底。愚公不量欲移山,篙人伎穷客长叹。世言卒好好步难,何好一棹夷犹间。
昨遣长须借踏车,小池须水引鸣蛙。今朝一雨添新涨,便合翻泥种藕花。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