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流落寓于陈,一命青衫淮水滨。
城北桥边长送别,扁丹今自作行人。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初离陈寄孙户曹兄弟》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年来,我流落寓居在陈州,
身披青衫,站在淮水边。
城北的桥头,我们长久地告别,
此刻我自己踏上了行人的旅程。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离开陈州的情景和心境。作者在陈州流浪了三年,过着寄居他乡的生活。他穿着青衫,站在淮水的岸边,准备离开这个地方。在城北的桥头,他与孙户曹兄弟长时间告别,然后踏上了自己的旅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行程的期许。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离别情景。通过描写作者身着青衫、站在淮水边的形象,诗人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城北的桥头成为了离别的场景,作者与孙户曹兄弟长时间告别,这种离别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体现。最后,作者以自己成为行人的姿态,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不畏艰险的决心。
整首诗词通过简短的句子和朴素的语言,将作者的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离别是生命中常有的经历,而诗人通过这首诗词,将自己的离别感慨与读者分享,并在其中抒发了对未来的向往和勇往直前的决心。
赫赫会稽郡,潭潭府公居。一州胜绝处,毕集于庭除。秦望极高秀,千峰散江湖。蓬莱为收揽,远近争奔趋。溟渤无百里,登临失东隅。翚飞卧龙顶,便可窥方壶。丞相不独飨,故人盛招呼。兵廚列樽俎,宾次罗簪裾。杰阁坐褫带,危亭上肩舆。耄倪争指似,还见云间无。一月明白璧,五星
野景村家好,柴篱夹树身。牧童眠向日,山犬吠随人。地僻乡音别,年丰酒味醇。风光吟有兴,桑麦暖逢春。
落叶春风起,高城烟雾开。杂花分户映,娇燕入檐回。一见能倾产,虚怀只爱才。盐官虽绊骥,名是汉庭来。
隔岸茅茨低小,临溪草径横斜。杨柳已无余叶,芙蓉尚有残花。
百年富贵,一觉邯郸梦。识破中流退应勇。纵生前身後,得个虚名,褒贬处、一字由他南董。故园归去好,还肯同归,大厦如今有梁栋。对青天咫尺,列宿森然,君莫怪,不见少微星动。且拂袖、林泉作诗人,尽明月清风,笑人嘲弄。
我友焉之。隔兹山梁。谁谓河广。一苇可航。徒恨永离。逝彼路长。瞻仰弗及。徙倚彷徨。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