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恐梅花不耐寒,遣将孤月问平安。
未须一夜都开尽,留取前前後後看。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月下梅花》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梅花在严寒的冬天中坚强的品质和美丽的意象。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天恐梅花不耐寒,
遣将孤月问平安。
未须一夜都开尽,
留取前前後後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冬天的梅花为主题,表达了梅花在严寒中的坚韧和美丽。诗人担心梅花不能经受住寒冷的考验,于是派遣孤独的月亮去询问梅花的安危。诗人并不期望梅花在一夜之间全部开放,而是希望留下一些未开放的花朵,以便在前后不同的时间欣赏。
这首诗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和美丽的追求。梅花是冬天中少有的花朵,它在严寒的环境下依然能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象征着坚强和顽强的生命力。诗人通过将梅花与孤独的月亮联系在一起,增添了一种寂寞和凄美的意境。
诗人并不期望梅花在短时间内全部开放,而是希望欣赏梅花的过程能够延续,从而更好地领略梅花的美丽。这种观点也可以理解为对生活的态度,诗人希望人们能够耐心等待,欣赏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而不是急于求成。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对坚韧和美丽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耐心和欣赏的态度。它展示了杨万里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独特感悟,被视为宋代梅花诗的经典之作。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撒手行时无畦碍,更无一物可相随。
煌煌六世学,兀兀门亦专。耕道宜有秋,而我适旱乾。疏鬓日月迈,破衣霜雪单。谁谓四海宽,已觉一饱难。失计堕簿领,署判手为酸。皇家挈天纲,昨下如纶言。冷眼看匠手,雌黄英俊间。华堂玉尘动,绣帘香鸭残。为国得一人,可使天下字。当时呼画师,我愧宁不然。策勋径投笔,守志
草木渐知春,萌芽处处新。从今八千岁,合抱是灵椿。
投荒弥远凶徒炽,出督清之狡计行。得柄欺君例如此,国亡徒剩正人名。
谁作东州客,支公合往还。想无诗外事,聊辍定中閒。拂石须相憩,留云欲共攀。为寻梅发处,先过向南山。
平生漫浪老清晖,却埽丘园属少微。世乱伤心青眼旧,天涯流泪白云飞。羁愁只忆中山酒,贫病长悬子夏衣。泽畔行吟谁念我,祗应形影自相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