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书观妙庵》

龙瑞宫中种玉人,诛茅结室傍秋云。
自言洞里山川别,此处千分未一分。

作者介绍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作品评述

诗词:《和书观妙庵》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龙瑞宫中种玉人,
诛茅结室傍秋云。
自言洞里山川别,
此处千分未一分。

中文译文:
在龙瑞宫中种植着一尊玉人,
在茅草屋旁结成了小屋,靠近秋云。
自言自语洞里山川已经不同,
这个地方千分之一都没有改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秦观的作品,描述了一种对自然和人事变迁的思考与感慨。

首先,诗人提到了龙瑞宫中种植的玉人,这里可以理解为对宫廷内外的美好事物的赞美。龙瑞宫是皇宫中的一处美景,种植着玉人象征着宫廷的繁荣和富贵。这里可以看作是对宫廷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渴望。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结茅而居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追求清净和自由的心境。茅草屋与宫廷的玉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茅草屋象征着朴素和质朴的生活。秋云则给人一种凄凉、萧瑟的感觉,可能也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川景色变化的感叹。他自言自语地说,洞里的山川已经与此处大不相同。这里的洞指的可能是他过去居住的地方,而此处则是他现在居住的茅草屋。山川的变化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也传递出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思考。最后一句“此处千分未一分”则表达了诗人对现状的无奈,即尽管他已经改变了居住环境,但与过去相比,变化微乎其微。

整首诗以对比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思考。他既向往宫廷的富贵与美好,又追求简朴与自由的生活。同时,他对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变迁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事变迁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与反思,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柔情和哲理意味。

  • 《题鹿田西寺壁》

    为从吏隐招提宿,相望城中隔几尘。云暗雨来疑是晚,山深寒在不知春。锄松得石添幽径。接竹通泉隔近邻。此去又寻三洞约,初平应怪我来频。

  • 《颂古一百则》

    不妨行细输先手,自觉心粗愧撞头。局破腰间斧柯烂,洗清凡骨共仙游。

  • 《关下早行》

    轧轧推危辙,听鸡独早行。风吹宿霭散,月照华山明。白首东西客,黄河昼夜清。相逢皆有事,唯我是闲情。

  • 《满庭芳(妓女)》

    初绾云鬟,才胜罗绮,便嫌柳陌花街。占春才子,容易托行媒。其奈风情债负,烟花部、不免差排。刘郎恨,桃花片片,随水染尘埃。风流,贤太守,能笼翠羽,宜醉金钗。且留取垂杨,掩映厅阶。直待朱轓去后,从伊便、窄袜弓鞋。知恩否,朝云暮雨,还向梦中来。

  • 《和陶悲从弟仲德韵哭陈泽民》

    年来朋旧少,大半已雕零。人物如吾子,共谓上青冥。行年才五十,叹惜负平生。忆子初见我,我意已先倾。爱子器识远,伫子功业成。纵不登要路,亦必享遐龄。贰邑曾未久,早已闻政声。方将脱选调,荣养娱亲庭。天公亦何事,于此独无情。一旦弃我去,不复见仪形。痛伤风月夜,空对

  • 《太常引 速可行治具》

    忍寒搜句意何如。正因我、腹焦枯。茶灶火慵嘘。高阳侣、元非姓卢。佳章联叠,新醅寥落,飞梦绕兵厨。新酿取来无。要亲与、梅花饯途。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