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隔音尘月屡迁,忽收来问涕潸然。
栖迟册府吾如昨,流落江村汝可怜。
梦里漫成池草句,愁来空诵棣华篇。
卑飞暂尔无多恨,会有高风送上天。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诗词:《寄少仪弟》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中文译文:
一隔音尘月屡迁,
忽收来问涕潸然。
栖迟册府吾如昨,
流落江村汝可怜。
梦里漫成池草句,
愁来空诵棣华篇。
卑飞暂尔无多恨,
会有高风送上天。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秦观的作品,《寄少仪弟》。诗人在远离故乡的异乡流落,心生感慨,写下了这首诗词。诗中流露出诗人思念家乡、忧愁流离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期望。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与故乡的隔离,月亮的变化也象征了诗人在外流离漂泊的经历。第二句表达了诗人突然收到消息,询问他的近况,引起了他悲伤的眼泪。第三句表示诗人仍然像昨天一样在陌生的地方度日,而对方则在富贵的环境中生活,诗人对此感到悲凉。第四句表明诗人在梦中把江村的景色和自然描绘成了池塘和青草,诗人在忧愁之中也能寻找到一些慰藉。第五句表达了诗人在忧愁时空虚地诵读自己的作品,其中的《棣华篇》是指诗人的作品。最后两句表示诗人的心境,虽然诗人卑微地飞行,但他并不怨恨,因为他相信总有一天会有高尚的风送他上天。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的孤独、忧愁和思乡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希望。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外界的观察,秦观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独特情怀。
读书四更灯欲尽,胸中太华蟠千仞。仰呼青天那得闻,穷到白头犹自信。策名委质本为国,岂但空取黄金印。故都即今不忍说,空宫夜夜飞秋磷。士初许身辈稷契,岁晚所立惭廉蔺,正看愤切诡成功,已复雍容托观衅。虽然知人要未易,讵可例轻天下士。君不见长松卧壑困风霜,时来屹立扶
花开为客向金城,待得无花羸马行。柳荫高岩开祖帐,月摇洛水话离情。将军精悍千山耸,宾客风流一笛横。更愧新昌孙子在,诗成白眼得清明。
奉常夫子半钱无,不问田园况室庐。间道买来新宅子,借看却是草堂图。
春来游子傍归路,时有白云遮独行。水流乱赴石潭响,花开不知山树名。谁家鱼网求鲜食,几处人烟事火耕。昨日已尝村酒熟,一杯思与孟嘉倾。
空阔长江碍铁围,高低行树倚岩扉。穿廊玉涧喷红旭,踊塔金轮拆翠微。草引风轻驯虎睡,洞驱云入毒龙归。他生莫忘灵山别,满壁人名后会稀。
筍茁桐敷又一时,想君日日有新诗。诗成寄我何其晚,要与羊何共和之。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