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寄题王钦之自圆庵》

诛茅北户结圆庐,从事风流入画图。
珠箔粉垣藏混沌,葛巾藜杖造虚无。
春闲居士天花室,昼静仙人白玉壼。
遥想吏行凫鹜散,沉烟一穗对团薄。

作者介绍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作品评述

诗词:《寄题王钦之自圆庵》

译文:
诛茅北户结圆庐,
从事风流入画图。
珠箔粉垣藏混沌,
葛巾藜杖造虚无。
春闲居士天花室,
昼静仙人白玉壼。
遥想吏行凫鹜散,
沉烟一穗对团薄。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秦观所作,题目是《寄题王钦之自圆庵》。诗中描绘了一个居士自圆庵的景象。居士在茅草茂盛的北户之地修建了一座圆庐,专事风雅之事,进入画图的境界。珠帘和粉墙掩藏着一片混沌的氛围,而葛巾和藜杖则象征着一种虚无的状态。居士住在这片春天般宁静的天花室中,与白玉壶相伴,仿佛仙人般存在。远处想象着官吏行走的凫鹜散去,而烟雾中只有一穗浅薄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一种遁世之情,描绘了一个居士隐居自圆庵的景象。居士摒弃世俗的喧嚣和纷扰,追求自我修养和清静的境界。他修建了一座圆庐,象征着完美与和谐。珠箔和粉垣隐藏着混沌的意象,表现了居士内心深处的追求和探索。葛巾和藜杖则象征着居士的虚无态度,他舍弃了功名利禄,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超脱。居士住在这片宁静的天花室中,与白玉壶相伴,彷佛已经融入仙境。诗中还通过对凫鹜散去和沉烟一穗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遥远想象和对纷扰的拒绝。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简练的语言,展示了居士追求自我修养、远离尘嚣的心境。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居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宁静和精神追求的向往。诗中所展现的自圆庵景象,既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也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超越。整首诗以平和的语调,给人一种宁静和悠然的感受,同时也反映出宋代士人对遁世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题戚子云五云图》

    身在山中不见山,却因远看更孱颜。煌煌三秀如堪采,拂石眠云未忍还。

  • 《深春》

    啾啾冻草群飞雀,袅袅高林独啸猿。忽忆淮南春意动,早梅池馆断鸿天。

  • 《端午内中帖子词·太上皇后阁》

    池边草色迎人绿,庭下榴花照地红。晓献瑶觞千万寿,鸣梢声入宝慈宫。

  • 《次韵周长官寿星院同饯鲁少卿》

    琉璃百顷水仙家,风静湖平响钓车。寂历疏松欹晚照,伶俜寒蝶抱秋花。困眠不觉依蒲褐,归路相将踏桂华。更著纶巾披鹤氅,他年应作画图夸。

  • 《奉和圣制野次喜雪应制》

    寒更玉漏催,晓色御前开。泱漭云阴积,氤氲风雪回。山知银作瓮,宫见璧成台。欲验丰年象,飘摇仙藻来。

  • 《登安陆西楼》

    楼上华筵日日开,眼前人事只堪哀。征车自入红尘去,远水长穿绿树来。云雨暗更歌舞伴,山川不尽别离杯。无由并写春风恨,欲下郧城首重回。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