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寥寥信茫昧,中有日月无根柢。
古往今来漫不休,青发素颜从此逝。
嗟予自少多邅回,气血未衰心已艾。
北渡长淮霜入屦,南窥禹穴尘生袂。
日凿一窍浑沌死,虽有余风终破碎。
回车复路可无缘,三问道人三不对。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诗词:《夜坐怀莘老司谏》
作者:秦观(宋代)
六合寥寥信茫昧,
中有日月无根柢。
古往今来漫不休,
青发素颜从此逝。
嗟予自少多邅回,
气血未衰心已艾。
北渡长淮霜入屦,
南窥禹穴尘生袂。
日凿一窍浑沌死,
虽有余风终破碎。
回车复路可无缘,
三问道人三不对。
中文译文:
六合广袤无边,事物的真相难以把握,
其中有日月却无所依托。
古往今来的事物变幻莫测,
青春逝去,面容渐渐苍老。
我自幼时就多次迷失方向,
身体虽未老,心灵已疲惫。
北渡长淮,寒霜进入鞋履,
南窥禹穴,尘土沾染衣袖。
每天凿取一个洞窍,世界变得混沌而死寂,
即使还有微风,也最终会散失破碎。
回程的车辆再也无缘相遇,
三次问道的人却三次不答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反映了作者秦观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慨。诗中通过描绘六合茫茫、日月无根柢等形象,表达了世界的复杂和人生的无常。青发素颜从此逝,抒发了时光的不可逆转和青春的逝去。
诗中的"嗟予自少多邅回"表达了作者在成长过程中多次迷失方向,生活的坎坷和曲折使得他的心灵疲惫不堪。北渡长淮、南窥禹穴等意象描绘了作者的旅途,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辛酸和艰难。
"日凿一窍浑沌死"表达了作者对于世界的无奈和失望,意味着人们对于真理的探索和领悟往往是艰难而不完全的,世界的本质充满了混沌和死寂。
最后的回车复路可无缘、三问道人三不对,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无奈和困惑。无论是回程的车辆还是寻找答案的人,都难以再次相遇和得到解答,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无法预测性。
整首诗以凄凉、幽寂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无奈和迷茫,通过对人生旅途的描绘和对世界本质的思考,表达了对于真理与命运的追寻和思索。
啸傲东轩得此生,平章物理忆渊明。晴塘滟滟起萍浪,夏木阴阴求友声。聊欲庶几三不惑,谁能复较四难并。旋烧蟹眼烹鹰爪,啜罢呼儿课二京。
病眼逢药不忍窥,飞奴走送已嫌迟。定知着意怜纤瘦,不放春心落别枝。
向晚南屏路,相携上钓。山根晴亦湿,湖面夜难昏。月色留吹笛,鸥群回洗樽。来寻林处士,地下有知言。
后德相成帝业昌,不耽歌舞夸新妆。六宫妇式颁蚕事,职雅心耑清昼长。忽见双娥理丝把,宽急对牵身势强。辐轮飞转一缕细,文茵独坐迎微凉。高捲翠帘三四侣,织就五采成龙章。献功不须出宫壶,手授缝人裁帝衮。端拱明堂万国朝,文物声明光四境。何人遇此一段奇,追记丹青描不尽。
世上高科众,君尤自贵珍。如何一夕里,忽尽百年身。双旐齐眉友,孤灯拥{上髟下告}人。伤心惟孟母,头白送归闽。
山脚侵城起阜堆,绕城徼道斩新开。闉闍半坏惊潮信,隍壑初深见劫灰。蚁聚千夫曾几日,鳞差万瓦看将来。史君才力轻山郡,朝论行闻急召陪。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