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强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後,谁牵黄犬出东门。
秦观(一○四九~一一○○),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授蔡州教授。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以荐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试,未第。五年,召爲祕书省校对黄本书籍(《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四三)。六年,迁正字(同上书卷四六二),兼国史院编修官。绍圣元年(一○九四),坐党籍,出爲杭州通判,道贬处州监盐酒税。三年,削秩徙郴州。四年,编管横州。元符元年(一○九八),除名,移雷州(同上书卷五○二)。三年,放还,至藤州卒,年五十二。有《淮海集》四十卷,《后集》六卷,《长短句》三卷。事见《秦观词年表》(《淮海居士长短句》附录二),《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秦观诗,以宋干道高邮军学刻《淮海集》(藏日本内阁文库)爲底本,原集唱和诗多误入他人之作。参校宋干道高邮军学刻、绍熙谢雩修补本(简称谢本,藏北京图书馆,残存二至十一卷,四十卷,后集一至四卷)、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旧藏眉山文中刻《淮海闲居集》(简称文本,藏北京图书馆)、明鄂州张綖刻本(简称张本)、清高邮王敬之刻本(简称王本)、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六卷。
诗词:《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秦观
庖烟起处认孤村,
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
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强尽是春秋国,
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
谁牵黄犬出东门。
中文译文:
当烟雾从厨房升起,我认出了孤独的村庄,
天空清寒,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车辋湖边的梅花溅起了泪水,
壶公祠旁的月亮销魂欲绝。
封强地尽是春秋时期的国家,
庙里的祭品多是怀念前朝将相的恩情。
我试问,李斯长叹之后,
是谁牵着黄犬走出东门去了呢?
诗意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秦观创作的,以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为题材,分为两首。整首诗描绘了太守登楼之时的景象和引发的思考。
第一首诗以冷清寂寞的氛围开篇,庖烟升起时,太守能够从高处认出孤独的村庄,天色清寒,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种冷寂的景象与太守内心的孤寂和思索相呼应。
第二首诗以车辋湖边的梅花和壶公祠旁的月亮为景,表达了太守内心的哀怨和凄凉。梅花溅起泪水,月亮凄美地销魂欲绝,这些景物都映衬出太守内心的感伤和孤独。
诗的结尾提到封强、庙食和李斯,这些都是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封强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国家,庙食指的是祭祀时供奉的食物,多是怀念前朝将相的恩情。李斯是秦朝的重要人物,他曾长叹过一次,这里暗示了历史的更迭和权力的更替。
最后一句"谁牵黄犬出东门"是对现实的反思和质问,意味着在权力变迁的历史长河中,谁将掌握着命运的牵引,谁将成为新时代的主宰。
赏析:
这首诗以寥寥数语展现了太守登楼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通过对孤独、凄凉和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权力和命运的质问。诗中运用了寓言和历史典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秦观独特的诗意和意境。
整首诗以冷寂的景象和内心的思考构建了一种凄美的情感氛围,引发读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思索。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提及,诗中融入了时代的回响和对权力更迭的关怀。这种交织的意象和情感使得这首诗具有深远的内涵和思想性。
同时,诗中运用了富有表现力的意象描写,如庖烟、梅花溅泪、月销魂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状态。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诗词更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总之,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通过对景物描绘和思考的交融,表达了对孤独、命运和历史的思索,展现了秦观独特的诗意和意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凄美和哲理,同时也能被激发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入思考。
情态云閒,身心月寒。鼻孔气出快,髑髅津沥乾。鳞龙游跃兮雨翻雷吼,鲲鹏变化兮海运风抟。
为齐臣子者,此日若无闻。独有王孙贾,能知慰倚门。
东望长安山复山,数峰还出两峰间。搅衣来即三年戌,引客聊为一日闲。身似暮云低更好,心如归鸟倦知还。圣朝倘得收遗物,叹息搔头鬓已斑。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选胜南郊结草堂,幽清绝似午桥庄。林鸠唤雨山光暝,畦稻舒花水气长。携酒秋清观纳稼,杖藜春晚看条桑。粢盛献享修祠罢,合族筵开乐未央。
珉玉玢幽,裹蹄精良。既刻厥文,亦铸之章。象德维河,至静而方。辅我光尧,万夺无疆。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