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条然晴,秀野若新沐。
芳草径寸姿,中有不胜绿。
萋萋路傍情,颇亦念幽独。
驱马去不顾,断肠招隐曲。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湘潭道中咏芳草》
积雨条然晴,
秀野若新沐。
芳草径寸姿,
中有不胜绿。
萋萋路傍情,
颇亦念幽独。
驱马去不顾,
断肠招隐曲。
中文译文:
雨水积聚后渐渐晴朗,
美丽的原野仿佛焕然一新。
芳草在小径上展现出婀娜姿态,
其中的绿色无法胜过。
郁郁葱葱的路旁情景,
也勾起了幽静和孤独的思绪。
驱马离去,不再顾及,
心如断肠,寻求隐秘的曲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湘潭道中咏芳草》。诗人通过描绘雨过天晴后的湘潭道路,表达了对自然景致的赞美和对幽静孤独之情的思念。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雨过天晴后的美丽景色,用词简练而形象地表达了大自然的恢弘和生机。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芳草小径,赞美其婀娜多姿,绿意盎然,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以萋萋葱葱的路旁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他借景抒发了对幽静和孤独的思念之情,暗示了他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驱马离去的决绝态度,他不再顾及世俗的纷扰,心如断肠,寻求一条隐秘的曲径。这些诗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宁静和内心世界的向往,展现了他追求隐逸生活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对自由、宁静和幽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商山留滞再经春,吟爱仙娥最出群。若有精灵念迁客,暂来河北作行云。
泽畔元非慕独醒,散人一饮费经营。也知世少苏司业,安得官如阮步兵。醉著面颜惊少壮,浇余胸次失峥嵘。更阑莫厌残灯火,卧听空廊络纬声。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白发郎潜旧使君,至今人道最能文。只鸡敢忘桥公语,下马来寻董相坟。冬月负薪虽得免,邻人吹笛不堪闻。死生契阔君休问,洒泪西南向白云。
岁俭心非俭,家贫道不贫。谁知天地内,别有好乾坤。
浇书满挹浮蛆瓮,摊饭横眠梦蝶床。莫笑山翁见机晚,也胜朝市一生忙。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