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冈邑屋旧河滩,却望河身百里间。
涌土涨沙漫白道,天成桥石在高山。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天成桥》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天成桥,古诗中的一首作品,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之一。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冈邑屋旧河滩,
却望河身百里间。
涌土涨沙漫白道,
天成桥石在高山。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座名为天成桥的古老桥梁。诗中以冈邑屋旧河滩作为开篇,表达了桥梁所在地的古老和废弃的景象。然后,诗人用"却望河身百里间"来形容河水的宽广和长远。接着,描述了涌土涨沙漫白道的景象,暗示了桥梁经历了岁月的洗礼,但依然屹立不倒。最后一句"天成桥石在高山"表达了桥梁建在高山之上的壮丽景观,彰显了桥梁的高大和坚固。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座古老桥梁的景象,展现了桥梁的历史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诗人通过形容河身百里间、涌土涨沙漫白道等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更迭。然而,尽管桥梁经历了沧海桑田,仍然屹立在高山之上,显示出它的坚固和不朽。这首诗词通过对桥梁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沉淀和人类智慧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力量与人造构筑物的对比,使得整首诗词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范成大是北宋末年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作以写实、豪放、激昂为特点,充满了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的描绘。《天成桥》正是他作品中的一颗明珠,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展示了桥梁的壮丽和历史的沧桑,为读者带来了深思和赏析的乐趣。
上圣家寰字。威略振边陲。八维穷眺览。千里曳旌旗。驾鼋临碧海。控骥践瑶池。曲浦腾烟雾。深浪骇鲸螭。
近水松篁锁翠微,洞天宫殿对清晖。快晴似为酴醾计,急雨还妨燕子飞。道士昼闲丹灶冷,山童晓出药苗肥。拂床不用勤留客,我困文书自怕归。
夫子高世迹,时人不可攀。今予亦云幸,谬得承温颜。良策资入幕,遂行从近关。青春灞亭别,此去何时还。
筑岩无往梦,游岱有飞魂。堕泪隋侯国,遗金汉帝恩。文章留日域,忠孝在王门。天道何由问,秋风遍九原。
西风奕奕细吟商,客枕凄然一夜凉。吟尽苹花浑可事,少留荷叶盖鸳鸯。
前帆风饱江天阔,后帆半出疏林阙。后帆招手呼前帆,画鼓轻敲总催发。前帆雪浪惊飞湍,后帆舵尾披银山。前帆惭缓后帆急,相傍俱入芦花滩。岛屿萦回断还续,沙尾夕阳明属玉。望中醉眼昏谷花,误作閒窗小横轴。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