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因同拨地炉灰,想见柴荆晚未开。
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大雪送炭与芥隐》
无因同拨地炉灰,
想见柴荆晚未开。
不是雪中须送炭,
聊装风景要诗来。
中文译文:
没有理由一同拨动地上的炉灰,
想要看到柴荆晚上还未绽放。
并非是雪地中需要送炭,
只是为了装点风景需要用到诗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范成大所作,以描绘大雪天气为背景,表达了作者的诗意和赏析。诗中通过对对比的手法,将大雪天气与诗歌的美感进行对照,表达了诗歌的重要性。
首先,诗中描述了雪天中的景象,作者说没有必要送炭来炉灰中,这是因为大雪覆盖了一切,火炉也不会点燃。接着,作者又表达了对柴荆的期待,但柴荆还未开放,暗示了冬天的严寒和草木的沉寂。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诗给出了一个转折。作者说并不是雪地中需要送炭来取暖,而是为了装点风景需要用到诗歌。这里,作者通过对比雪地和诗歌的需要,强调了诗歌的独特价值和美感。诗歌在冬天的大雪中扮演了一种装点风景、增添生活情趣的作用。
整首诗词通过对冬天大雪景象和诗歌的对比,表达了诗歌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美感的价值。它提醒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也能通过诗歌来寻找生活的乐趣,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诗词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色的敏感。
华林幽胜地,胡氏旧门闾。四远来名士,一家常义居。素风殊不坠,儒业未曾虚。何日谐寻访,琴棋万卷书。
道路长年笑此身,绝怜尘土涴衣巾。飞花数点已愁客,归雁一声如唤人。州县驱驰君欲老,江湖流落我常贫。相逢却恨成匆遽,不醉沙头烂熳春。
并舞连歌意态新,水晶宫里向无尘。一时风月谁能许,要是君家两玉人。
新晴窗日弄春妍,幌小屏深意自便。长恨病多妨痛饮,却缘客少得安眠。雏莺故故啼檐角,飞絮翩翩堕枕前。欲著衣裳还嬾起,重寻残梦一悠然。
忽闻高柳噪新蝉,厌暑情怀顿豁然。庭槛夜凉风撼竹,池塘香散水摇莲。鲈鱼鱠忆奔江浦,焦尾琴思换蜀弦。莫遣金樽空对月,满斟高唱混流年。
汉廷荣巧宦,云阁薄边巧。可怜骢马使,白首为谁雄?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