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四愁湘水深,谁将城郭启山林。
有情碧嶂团栾绕,无数朱楼缥缈临。
蚺鼓揭天惊客坐,象鍪航海厌蛮琛。
三千客路长安远,故旧书来直万金。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次韵平江韩子师侍郎见寄》
自古四愁湘水深,
谁将城郭启山林。
有情碧嶂团栾绕,
无数朱楼缥缈临。
蚺鼓揭天惊客坐,
象鍪航海厌蛮琛。
三千客路长安远,
故旧书来直万金。
中文译文:
自古以来,湘水深处有四种忧愁,
谁能借城郭和山林来消解?
有情人在碧嶂之间相依相伴,
无数的朱楼飘渺地屹立在眼前。
蚺鼓声震天空,惊动坐在客船上的人们,
象鍪船只航行海上,艰苦地躲避着蛮夷的侵扰。
千里客路通向遥远的长安城,
故旧的书信直接送到,价值如同万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以次韵平江韩子师侍郎的来信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客居他乡的感慨。
诗的开篇描述了湘水深处自古以来存在的四种忧愁,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接下来,诗人以城郭和山林的启示为比喻,表达了他希望能够借助这些事物来解忧的心愿。
诗中描绘了有情人在碧嶂之间相依相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和亲情的留恋之情。而朱楼的描绘则使整个场景更加梦幻飘渺,给人以遥远、不可及的感觉。
接着,蚺鼓的声音震天动地,惊动了坐在客船上的人们,象征着诗人的心情激荡不安。象鍪船只航行海上,表达了诗人在外客居时对蛮夷侵扰的艰苦遭遇和艰难度日的境遇。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家乡的客路之长和对故旧书信的渴望,将书信比作价值连城的宝物,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湘水、城郭、山林、碧嶂、朱楼、蚺鼓、象鍪、客路、故旧书等意象的运用,通过具象的描绘和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在外客居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客路漫漫和艰辛生活的感慨。整首诗语意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境遇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
四阿有严,神既戾止。佃物虽们,洁诚惟已。有来振振,相我熙事。载酌陶匏,以成毖祀。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麦生宜配卧沙羊,鹅炙仍便碧酒香。陡觉今年好冬节,朝来红日为谁长。
金明驰道柳参天,投老重来听管弦。饱食太官还惜日,夕阳临水意茫然。
晚节闻君道趣深,结茅栽树近东林。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陕郡衙中寺,亭临翠霭閒。数声离岸舻,几点别州山。野客犹思住,江鸥亦忘还。隔墙歌舞地,喧静不相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