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后催租行》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岐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作者介绍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诗词:《后催租行》
作者:范成大
朝代:宋代

老父田荒秋雨里,
旧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
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
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
病骨虽寒聊免缚。

去年衣尽到家口,
大女临岐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
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
明年不怕催租苦!

中文译文:
父亲年迈,田地荒芜在秋雨中,
曾经的高岸已成了江水。
依然辛勤地耕种,却依然挨饿,
明明知道没有能力交租米。

自从新的乡官上任以来,
催租的黄纸接连不断。
卖掉衣物换取的钱都用来交租,
虽然身体已经疲弱,但勉强免于被抓。

去年家中的衣物都卖光,
大女儿离开,分别在他乡。
今年次女已经订婚,
也要被驱逐换来更多的租粮。

家中还有第三个女儿,
明年不用再担心被催租的苦难!

诗意和赏析:
《后催租行》是范成大所作,描绘了一个贫困农民在租税重压下的艰辛生活。诗中通过描写老父亲在秋雨中辛勤耕种、挨饿的情景,表达了农民的困境和贫困的现实。催租的黄纸不断,体现了政府的严厉征收政策,使农民无法承受之重。诗中还描绘了家庭的破碎和女儿的离去,显示了贫困对家庭的冲击和破坏。

整首诗以平淡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农民的辛酸和无奈,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悲凉情感。尽管诗中描绘了贫困和困境,但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即明年不再受到催租的苦难,暗示着希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词通过真实的农民生活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困阶层的困境,展现了作者对农民遭遇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范成大以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以及对农民生活的真实描绘,使这首诗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 《子陵》

    三聘玄纁莫可辞,此行为满故人思。一宵共榻论心事,却被司天太史知。

  • 《西楼夕望》

    夜郎城裹叹途穷,赖有西楼著此翁。溪鸟孤飞寒霭外,野人参语夕阳中。苍天可恃何曾老,白发缘愁却未公。俗态十年看烂熟,不如留眼送归鸿。

  • 《携具邀诸子重过东村别业六首》

    分火疏篱外,闻鸡曲巷中。烟云如恋主,田舍得称翁。林止留槐绿,霜将酿柿红。前期俄匝月,惆怅岁时空。

  • 《观汤泉,白龙池,小憩祥符寺》

    怪石如屯虎豹关,仙家真与白云闲。九州图迹夸谁胜?万古乾坤只此山。丹臼半余岙冉冉,汞泉分出水潺潺。手摩苍藓看题字,先正高风不可攀。

  • 《观猎》

    马缩寒毛鹰落膘,角弓初暖箭新调。平原踏尽无禽出,竟日翻身望碧霄。

  • 《四月二十日书二首》

    十步荒园亦懒窥,枕书小醉睡移时。健如黄犊时无几,钝似寒蝇老自知。休惜飞驰春过眼,但求强健酒盈巵。枇杷着子红榴绽,正是清和未暑时。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