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君东下霅溪船,回首纷纷已五年。
簪笔少留吾所望,剖符轻去此何缘。
高麾行路穿秦树,骏马归时著蜀鞭。
子墨文章应满箧,承明宣室正详延。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送周仲章使君》
看君东下霅溪船,
回首纷纷已五年。
簪笔少留吾所望,
剖符轻去此何缘。
高麾行路穿秦树,
骏马归时著蜀鞭。
子墨文章应满箧,
承明宣室正详延。
中文译文:
目送周仲章使君东下霅溪船,
回头看,已是五年纷纷过去。
簪笔少留吾所期望之物,
剖符轻轻飞去,此去何因缘。
高举旌旗,穿过秦树的道路,
骏马归来时著上蜀鞭。
周仲章的文章应该充满了文案,
进入朝廷,宣扬明朝室廷的光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写的是送别周仲章使君的场景。诗人以送别的方式表达对周仲章的祝福和对其未来使命的期望。
首句描绘了周仲章乘船东下的情景,霅溪是一条江河的名字,象征着离别的辞行。回首已经过去了五年,时间匆匆流逝,使人感叹光阴的速度。
诗中提到簪笔少留,剖符轻去,表达了周仲章奔赴使命的决心,意味着他没有多余的时间停留,要尽快完成自己的任务。这里的簪笔和剖符都是与官职相关的象征,簪笔代表文官身份,剖符代表官方文件。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周仲章行进的道路,高举旌旗穿过秦树。旌旗是行军的标志,穿过秦树意味着周仲章在行进途中充满了艰险和困难。骏马归来时著上蜀鞭,蜀鞭是马鞭的一种,表示周仲章将会顺利完成使命,凯旋而归。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周仲章文才的赞美和对其事业的期待。子墨是周仲章的字,代表他的文才和学问,文章应满箧意味着他的著作应该很多。承明宣室指的是明朝的朝廷,正详延表示周仲章的事业将会得到明朝朝廷的重视和推崇。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送别之情和对周仲章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事业和官场的理解和思考。通过描绘周仲章奔赴使命的情景,表达了对忠诚、才华和成功的向往和赞美。
何处行商因问路,歇肩听说田家苦。今年麦熟胜去年,贱价还人如粪土。五月将次尽,早秧都未移。雨师懒病藏不出,家家灼火钻乌龟。前朝夏至还上庙,着衫奠酒乞杯珓。许我曾为五日期,待得秋成敢忘报。阴阳水旱由天工,忧雨忧风愁杀侬。农商苦乐元不同,淮南不熟贩江东。
知君汉阳住,烟树远重重。归使雨中发,寄书灯下封。同时买江坞,今日别云松。欲问新移处,青萝最北峰。
李君禅味诗情里,解作黄金不润身。目断白衣檐酒阒,何妨聊破一垆春。
双林示灭诳何人,无际真空净法身。活向春风裹埋了,万年千载不成尘。
羽檄中原满,萍流四海间。少时过桂岭,壮岁出榆关。奇祸心如折,羁愁鬓已斑。楚累千万亿,知有几人还。
病鹤尚能孤唳,冻萤相守残编。世间有豁达老,天上无愚戆仙。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