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赴召道中》

海气冥冥涨楚氛,汀洲回薄水横分。
青松十里锺山路,只隔西南一片云。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赴召道中》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王安石前往朝廷任职的途中所见所感。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海气冥冥涨楚氛,
汀洲回薄水横分。
青松十里锺山路,
只隔西南一片云。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中的"海气"指的是大海的气息,"冥冥"表示浩渺无边。"楚氛"则指的是楚国的气氛,即指朝廷的氛围。作者描述了在前往朝廷的路上,他感受到了无边的大海气息和朝廷的氛围。

在第二句中,"汀洲"是指汀洲岛,"回薄水横分"描述了汀洲岛周围的水流回旋纵横,形成一幅壮丽的景象。

第三、四句描绘了王安石所走的路程。"青松十里锺山路"指的是身处锺山路上的青松林,"十里"表示长长的一段距离。最后一句"只隔西南一片云"表达了心与目的地之间只有一片云的距离,意味着离朝廷的目标非常近。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示了王安石前往朝廷的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的海气、汀洲、青松和云等景物都具有浩渺壮丽的特点,给人一种广阔和激励的感觉。

同时,诗中的"楚氛"和"西南一片云"也体现了作者对即将到达朝廷的期待和渴望。整首诗词简练而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期望和对追求理想的执着。

王安石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示了他对前程的豪情壮志和对理想的追求。这首诗词在艺术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反映了王安石的个人情感和思想境界。

  • 《和乐天为张建封侍儿盼盼作仍继五篇》

    黄金不惜买蛾眉,拣得如花四五枝。撒手行时无畦碍,更无一物可相随。

  • 《再和》

    煌煌六世学,兀兀门亦专。耕道宜有秋,而我适旱乾。疏鬓日月迈,破衣霜雪单。谁谓四海宽,已觉一饱难。失计堕簿领,署判手为酸。皇家挈天纲,昨下如纶言。冷眼看匠手,雌黄英俊间。华堂玉尘动,绣帘香鸭残。为国得一人,可使天下字。当时呼画师,我愧宁不然。策勋径投笔,守志

  • 《春帖子词》

    草木渐知春,萌芽处处新。从今八千岁,合抱是灵椿。

  • 《读魏鹤山先生渠阳集五首》

    投荒弥远凶徒炽,出督清之狡计行。得柄欺君例如此,国亡徒剩正人名。

  • 《欲入山访参寥预令探梅》

    谁作东州客,支公合往还。想无诗外事,聊辍定中閒。拂石须相憩,留云欲共攀。为寻梅发处,先过向南山。

  • 《次韵彦高暮春书事》

    平生漫浪老清晖,却埽丘园属少微。世乱伤心青眼旧,天涯流泪白云飞。羁愁只忆中山酒,贫病长悬子夏衣。泽畔行吟谁念我,祗应形影自相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