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垂咫尺断经过,把卷空闻笑语多。
论众势难专可否,法严人更谨谁何。
文章直使看无纇,勋业安能保不磨。
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王安石创作的《详定试卷二首》。下面是我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帘垂咫尺断经过,
把卷空闻笑语多。
论众势难专可否,
法严人更谨谁何。
文章直使看无纇,
勋业安能保不磨。
疑有高鸿在寥廓,
未应回首顾张罗。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官场考试的思考和感慨。诗中以帘幕垂下咫尺之遥作为开头,形象地描绘了考场的紧张氛围。作者把试卷展开,却只听到空荡荡的笑语声,暗示着考场上虚伪与浮躁的氛围。他思考着,面对众多的势力,是否能够专心专注地进行评判,法度严谨的人又有谁呢?诗中提到文章的直接力量,表示作者希望通过真实的表达来引导社会,但又感叹功业难以永久保持不变。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困惑,他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官场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回首眺望周围的情况。
赏析:
《详定试卷二首》是王安石对于科举考试及官场现象的思考之作。他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科举考试中存在的虚伪与浮躁,以及官场中各种势力的干扰和纷争。诗中通过对比帘幕与咫尺的距离,形象地表达了考试紧张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评判的主观性和不公正。作者对于评判的严谨要求表示怀疑,认为真正严谨的人又有几人呢?文章直使看无纇一句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真实的写作来影响社会,但又感叹功业难以永久保持不变。最后两句则呈现了作者对于未来的迷茫和困惑,他怀疑自己是否能够在官场中保持独立的判断和清醒的头脑,不受外界的干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科举考试和官场现象的揭示,反映了王安石对于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于真实与公正的追求。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于评判标准的质疑和对于自身在官场中定位的疑虑,展现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玉质孤高,天姿明慧。了无一点尘凡气。白莲空殿锁幽芳,亭亭独占秋光里。一切见闻,不可思议。我今有分亲瞻礼。愿垂方便济众生,他时同赴龙华会。
醉墨题窗侧暮鸦,蔓藤缘壁走青蛇。春深有燕捎飞蝶,日暮无人扫落花。
国工铸良剑,发白心志悴。晶荧淬敛余,干莫并犀利。入匣蛰虬龙,落手慑魑魅。卫身未足道,适用在一试。楼兰犹颉颃,顾汝岂虚器。
故家门地少相传,公独翘翘朝墨仙。五两诗章蔼天禄,看同勋业映青编。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吉文江水走玉虹,我家水西君水东。有时相思即命驾,连床夜雨听松风。中间薄宦各分散,南飞驾鹅北飞鴈。朝来驿骑打谯门,有客有客来相见。闻君携家入帝京,椎鼓发船天上行。也能枉辙九十里,来访江西道院僧。诗家两僊宿台省,红药苍苔紫薇影。若问山僧作麽生,日晏莺啼眠不醒。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