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满地月如霜,拂晓锺声到景阳。
花底裌衣朝宿卫,柳边新火起严妆。
冰残玉甃泉初动,水涩铜壶漏更长。
从此暄妍知几日,便应鶗鴂损年芳。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春寒》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代
春风满地月如霜,
拂晓锺声到景阳。
花底裌衣朝宿卫,
柳边新火起严妆。
冰残玉甃泉初动,
水涩铜壶漏更长。
从此暄妍知几日,
便应鶗鴂损年芳。
中文译文:
春天的寒风吹过大地,月亮如霜洒满了四野,
清晨钟声传到了景阳。
花朵下的衣裳早已穿好,朝廷宿卫开始值勤,
柳树旁的篝火点燃,严肃地妆扮。
寒冬的冰已经消融,玉石铺就的泉水开始涌动,
水源变得清冽,铜壶的漏水声更长了。
从此以后,温暖的阳光知道还要过几天,
鶗鴂便开始凋谢,年轻的容颜开始减损。
诗意和赏析:
《春寒》是王安石的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词。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寒初至的场景和人物活动,同时也寄托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凋零的思考。
诗的开头描绘了春风满地、月亮如霜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春天的清寒和凛冽。接着,诗人描述了清晨钟声传到景阳的场景,这里可以理解为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到地面,带来了新的一天的开始。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官员们早早起床穿衣,开始值勤的情景。花朵下的衣裳已经穿好,宿卫们开始履行职责。柳树旁的篝火点燃,严肃地妆扮,这里可以看作是官员们的办公场所或者是值勤的地方,也显示了春天的严肃和活力。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冰已经消融,泉水开始涌动的景象,水质变得清冽,铜壶的漏水声更长了,这里可以理解为春天的气温回升,冰雪开始融化,水源恢复活力。最后两句表达了人们对于时间流逝和生命凋谢的感叹,暄妍指的是温暖的阳光和春天的美好,鶗鴂是一种鸟,代表春天的来临,损年芳表示青春逝去。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春寒初至的景象和官员们的活动,同时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光阴流逝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山高谿且深,苍苍但群木。抽条欲千尺,众亦疑朴樕。一朝蒙翦伐,万古辞林麓。若遇燎玄穹,微烟出云族。
女郎名字本风流,好与州人作胜游。倘使此台呼丑女,汝阴城里一荒丘。
浪痕自记岑彭□,冈势云依陆抗城。
水关西路听鸡鸣,岭月初沉晓雾平。人响间闻茅店语,马蹄连上板桥声。悠悠渐喜乡山近,琐琐偏知旅态生。更下长陂说徒侣,天明须趁及先行。
诗人贪睡费朝衙,卧看香奁晖碧鸦。已向中秋阻丹桂,莫教重九负黄花。曈曈初日关农事,冉冉闲情近物华。已辨作糕寻故事,速来同醉落鸟纱。
少时唤愁作底物,老境方知世有愁。忘尽世间愁故在,和身忘却始应休。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