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欲与少年期,人生百年常苦迟。
白头富贵何所用,气力但为忧勤衰。
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贞观开元时。
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 《凤凰山》
欢乐欲与少年期,
人生百年常苦迟。
白头富贵何所用,
气力但为忧勤衰。
愿为五陵轻薄儿,
生在贞观开元时。
斗鸡走犬过一生,
天地安危两不知。
中文译文:
愿与少年时充满欢乐的时光相伴,
人生百年常常感到时间的匆忙。
白发头上的富贵又有何用呢,
精力只是为了担忧和衰老。
宁愿成为那轻浮无忧的人,
生在贞观开元的年代。
像斗鸡和走犬一样度过一生,
天地的安危都不为所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由宋代王安石所作,通过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无奈和对富贵权势的冷嘲热讽。诗人在诗中描述了人生的苦短和时间的匆忙,暗示人们常常感到时间流逝得太快,百年人生常常觉得来不及去追求自己的欢乐。
诗中提到白发头上的富贵无所用,意味着富贵和权势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意义。诗人认为,人的精力只会被忧虑和衰老所消耗,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遗憾。
在诗的结尾,诗人表达了对逍遥自在、不受世俗所困扰的向往,宁愿成为轻浮无忧的人,生活在贞观开元的时代,这个时代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繁荣昌盛的时期。最后两句"斗鸡走犬过一生,天地安危两不知"表达了对人生的淡泊态度,无论是权势富贵还是天地的安危,都与个人无关,人生短暂,如同斗鸡和走犬,无法预知天地的变幻和命运的起伏。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间匆忙以及富贵权势的反思,以及对逍遥自在、超脱尘俗的向往。同时,诗中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悲观主义思想,对人生的无常和遗憾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伐性无蛾眉,腐肠无旨酒,斋居亦得疾,果无第一手。才不如嵇康,疏嬾则过之;虽有绝交书,不作幽愤诗。
急隐归来趣转深,静中不放一尘侵。日长宴坐风敲竹,夜久澄心月满林。诗句每从佳境得,酒杯长为故人斟。时危莫用计然策,身在五湖空铸金。
业重多思算。岂悟爻和象。深谢风仙特地来,便把顽遇唤。忿怒常思难。性烛须教灿。真乐真欢散尽愁,师弟常为伴。
松上垂青蔓,蒲根泻碧反。高僧来不见,却返五峰前。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宫漏三声知半夜,好风凉月满松筠。此时闲坐寂无语,药树影中唯两人。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