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赠僧》

纷纷扰扰十年间,世事何尝不强颜。
亦欲心如秋水静,应须身似岭云闲。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赠僧》

纷纷扰扰十年间,
世事何尝不强颜。
亦欲心如秋水静,
应须身似岭云闲。

中文译文:
忙忙碌碌度过了十年,
人世间的事情何曾不需要强颜欢笑。
我也想要内心像秋水一样宁静,
但应该让自己的身体像岭上的云一样自在闲适。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人王安石的作品。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纷繁世事的感慨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纷纷扰扰十年间,世事何尝不强颜”描述了十年来忙碌而繁杂的生活和面对世事所需的强颜欢笑。这句话揭示了现实社会的复杂与不易,以及人们在面对各种压力和困难时常常需要隐藏真实情感的现象。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亦欲心如秋水静”,希望自己的内心能够像秋水一样宁静平和。秋水通常被认为是清澈透明的,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清净。

最后两句“应须身似岭云闲”表达了对身体状态的期望,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够像山上的云一样自在闲适。岭云自由自在地在山间飘荡,没有束缚和拘束,象征着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繁杂与纷扰的感知,同时渴望内心和身体都能够达到宁静自在的状态。这种对内心宁静和自由的追求,反映了王安石对于个人内心境界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也是宋代文人儒家思想的一种表现。

  • 《临江仙(莫子章郎中买妾佐酒,魏倅以词戏之,次韵)》

    试问休官林下去,何人得似高年。壶中不记岁时迁。吹箫新有伴,餐玉共求仙。有客尊前曾得见,月眉云鬓娟娟。断肠刺史独无眠。谁能闻一曲,偷向笛中传。

  • 《上林春令(鲁师文生辰)》

    秾李夭桃堆绣。正暖日、如熏芳袖。流莺恰恰娇啼。似为劝、百觞进酒少年未用称遐寿。愿来岁、如今时候。相将得意皇都,同携手、上林春昼。

  • 《题虎掊泉》

    一自虎掊得,清声四远流。众人怜尔处,长夜洗心头。出谷花随去,背岩猿下偷。林边落江徼,风起雨翛翛。

  • 《馀干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作》

    复拜东阳郡,遥驰北阙心。行春五马急,向夜一猿深。山过康郎近,星看婺女临。幸容栖托分,犹恋旧棠阴。

  • 《寄崔侍御》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 《咏瑞粟》

    居万双山巅,土瘠稀良田。丰歉击饥饱,民命悬于天。人忧庚子歉,我见为丰年。蚕登百谷熟,箱万仓盈千。异哉粟四穗,一干生南阡。岂无连理木,亦有双华莲。维兹孕瑞粟,庶补民艰鲜。嘉生本协气,此事非偶然。窃闻野老说,守令仁且贤。官清简案牍,刑省空扉圜。农耕士力学,工肆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