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毛双节引青童,一片空歌韵晓风。
太昊兹辰授春令,莺旗应在矞云中。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着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爲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爲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着作者,爲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爲底本)爲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着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爲第三卷。
《立春祀太乙》是宋代文学家晏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紫毛双节引青童,
一片空歌韵晓风。
太昊兹辰授春令,
莺旗应在矞云中。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立春时节祭祀太乙星君的场景。太乙星君是中国神话传说中负责掌管春天的神明。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祭祀的庄严神圣。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精美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盎然气息和祭祀仪式的庄重。首句“紫毛双节引青童”,形象地描绘了祭祀仪式中使用的紫色毛笔,由青年童子拿着。这一景象既表达了仪式的庄重,又给人以活泼的感觉。接着,“一片空歌韵晓风”,通过“空”、“歌”、“晓风”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春天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悠扬的歌声和清新的微风。
第三句“太昊兹辰授春令”,表明太乙星君作为春天的掌管者,将春天的命令传达给大地。太昊是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辰是指时辰,春令代表春天的指令。这一句揭示了春天的来临是由神明授予的,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
最后一句“莺旗应在矞云中”,描绘了春天的旗帜——莺旗,高高飘扬在云中。莺鸟是春天的代表,这一景象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整首诗词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和祭祀的庄严神圣。作者晏殊通过描写和象征的手法,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人们对春天的崇敬之情。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