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横江词其五》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或曰山东人,或曰蜀人。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巿。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鞾。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輙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沈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劒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云。集三十卷,今编诗二十五卷。

作品评述

我国的旧诗中,虽则也间有相互问答之词,如诗经的“女曰:鸡鸣。士曰:昧旦。”(《诗经·齐风·鸡鸣》)以及《孔雀东南飞》中兰芝与使君的对白,但数量少得很,一般都是作者一人在作独白。尤其在一首绝句中,限于字数,要包括双方的问答,的确是不简单的。
  李白这一首诗,不但有主客双方的对白,而且除了人地以外,还辅以说话时的手势,奕奕如生,有声有色。第一句“横江馆前津吏迎”,写出李白与津吏(管渡口的小吏)在横江浦(今安徽和县东南)的驿馆前相逢。一个“迎”字点出津吏的社会地位与李白悬殊。第二句“向余东指海云生”形象写得极其活跃,几乎使人在纸上看到这一年老善良的津吏拉着少年李白的袖子,一手指向遥远的天空,在警告李白说:云生海上,暴风雨即将来临。津吏为什么这样说呢?当然为了李白先提出要渡江,否则决不会有对方尚未开口,来意未明之前,就先凑上去的。第三句中的“郎今欲渡”四字,就证实了津吏未举手东指以前,李白就先已提出了“欲渡”,这一手法就将李白所说的话,包括在津吏的话中,不必再加明写,而自然知道是对白,因此笔墨上就非常凝炼,非常精约。
  第三句以下纯是津吏的话。“郎今欲渡缘何事?”句中称李白为郎(郎在唐代除了女性称其爱人以外,一般也用来称呼少年),可见那时李白年龄还不大,而津吏则已是老人。津吏问李白缘何事而渡江,言外之意,有可省即省之意,反映出李白当时急于渡江的那种神情,这个问题还没有等李白答复,接下来就从上句的“海云生”,下出了结论,说:“如此风波不可行”。“如此风波”四字好象风波已成为事实,其实海云初生,那有江风江浪立即接天而来之理?这里,这样说法,一则可见津吏对于观察天象积有经验,颇具自信,二则显示老人的善良心情,如老长辈一般的用命令式来肯定他的“不可行”。
  全诗虽则有如上所说那些特点,可是在表现形式上,却又那么地爽朗明快,简直是一气呵成。
(沈熙乾)

  • 《登狼山》

    郡僻山更远,尘喧与世违。水横观雁度,天静见龙归。落叶霜凝树,思亲泪湿衣。西风怕回首,不忍白云飞。

  • 《重阳赵使君惠酒》

    何尝自觅王弘酒,颇酒曾麾道济梁。处士固应高一着,江州太守味尤长。

  • 《睡起》

    幽鸟无言啄落花,风吹榆荚打窗纱。先生酒醒绿阴里,笑听蜂儿报晚衙。

  • 《高桥舟中二首》

    小队旌旗西郭头,笋舆缓步年农畴。十分田有九分闢,今岁人无去岁忧。贴水新秧头欲起,连云宿麦颔都收。天怜老子勤民瘼,赐与丰年不待分。

  • 《晓晴度青城绳桥二绝句》

    怒涛喷雪战鱼龙,架篾成桥袅半空。世路险夷那不有,此心安处本来同。

  •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