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荣公还金山》

十年不出山,一游即千里。
问师何处来,固亦偶然耳。
人言人闲好,自爱岩谷里。
红尘日扑面,洗眼无清水。
孤身本何将,一钵乃生理。
来既无所牵,去亦谁能止。
昨闻檀越船,风帆欲南指。
别我从此逝,飘飘白云履。
我观世间人,孰不为身使。
唯师乃不然,来往由自己。
归及枇杷熟,忆我青林底。

作品评述

《荣公还金山》是明代杨循吉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荣公还金山》

十年不出山,一游即千里。
问师何处来,固亦偶然耳。
人言人闲好,自爱岩谷里。
红尘日扑面,洗眼无清水。
孤身本何将,一钵乃生理。
来既无所牵,去亦谁能止。
昨闻檀越船,风帆欲南指。
别我从此逝,飘飘白云履。
我观世间人,孰不为身使。
唯师乃不然,来往由自己。
归及枇杷熟,忆我青林底。

诗词中文译文:

荣公经过金山归来,
十年不出山,一游即千里。
我问他是从何处来,
他说是偶然的机缘巧合。
人们都说闲适生活好,
我自爱山岩谷里的宁静。
红尘世界每天扑面而来,
却没有清水洗净我的眼睛。
孤身一人该如何应对,
一个钵中的食物就是生命的依靠。
来了就没有什么束缚,
离去又有谁能阻止。
昨天听说檀越的船,
风帆已指向南方。
和我告别后他离去,
像飘飘的白云般消失不见。
我观察世间的人,
有谁不是为了自己而活。
只有我的师傅不同,
他的行动由自己决定。
等到枇杷熟了归来,
回忆起我在青林底的岁月。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山水和人生哲思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红尘的疏离和对自然山林的向往。诗人通过描述一个名叫荣公的人物,他长时间待在山中不出,但一旦外出游玩,却能跨越千里。诗人问他是如何来到这里的,荣公回答是偶然的。诗人把荣公看作是一种理想的存在,他自爱山林间的宁静,但红尘的喧嚣却扑面而来,让他无法洗净自己的眼睛,暗示了现实世界的纷扰对内心的困扰。

诗中提到的红尘、清水、孤身、一钵乃生理等形象,都反映了人生的现实境遇和生存之道。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认为人生应该自主选择自己的行动,不受外界的牵制。唯有诗人的师傅,即荣公的行动与众不同,他的来去由自己掌控,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提到“归及枇杷熟,忆我青林底”,暗示着诗人将在枇杷熟时归来,回忆起自己在青林底的往事。这种归来的暗示,可以理解为对理想境界和内心净土的追求,诗中的青林底成为了诗人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山水和人生境遇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疏离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诗人通过描写一个追求自由和宁静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意义和生存方式的思考。诗词的诗意在于呼唤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通过回归自然和追求自由,寻找真实的自己。

  • 《夏日蒲津寺居二首》

    日日闲车马,谁来访此身。一门兼鹤静,四院与僧邻。雨室墙穿溜,风窗笔染尘。空馀气长在,天子用平人。故国有如梦,省来长远游。清晨起闲院,疏雨似深秋。宿寝书棱叠,行吟杖迹稠。天晴岂能出,春暖未更裘。

  • 《龙潭寺》

    欲觅龙潭何处是,青山影里见浮图。红蕖映日真花藏,碧水涵天莹玉壶。已放源流通北海,未饶风物说西湖。待中庵外多闲地,容我他年卜筑无。

  • 《答龚炳泽卿》

    之子违离久,前宵梦见之。秋蛇开侧理,晓鹊啅疎篱。歆秀何时改,郊痒更问为。有言今赘矣,暗里自应知。

  • 《和颜长官百咏·渔父》

    推起篷窗抱月眠,三三两两柳边船。不须听说文王事,孤负渔竿八十年。

  • 《灵谷》

    灵谷神仙宅,言归肆目新。山光远如画,秋色老于人。世俗棋争劫,人心海变尘。功成思范蠡,湖上一间身。

  • 《舍北闲望作六字绝句》

    潘岳一篇秋兴,李成八幅寒林。舍北偶然倚杖,尽见古人用心。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