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烦暑病荒城,六月倏然寓野亭。
珍重南山且归去,再来相望雨中青。
西晋文学家。字孟阳。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详。性格闲雅,博学多闻。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记室督、中书侍郎等职。西晋末年世乱,托病告归。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都以文学著称,时称“三张”。其中,载、协相近,亢则略逊一筹。《文心雕龙》说:“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一说,“三张”指张华与张载、张协二人,张亢不在其内。
张载今存诗10余首。较可取的有《七哀诗》2首。其一“北芒何垒垒”描写汉代帝王陵寝被毁后的景象,慨叹世道乱离和沧桑变化。其三“秋风吐商气”写秋风扫林,满目凄凉的景色:“阳乌收和响,寒蝉无余音”,“肃肃高桐枝,翩翩栖孤禽。仰听离鸿鸣,俯闻蜻蛚吟。”通过景物的描绘,寓情于景,表现了作者在黑暗现实中的孤独苦闷心情。
此外,张载还有几篇赋、颂和铭文。其中《蒙汜赋》当时曾受到傅玄的推崇,是张载的成名之作。明人张溥把张载和张协的作品辑为《张孟阳景阳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西晋文学家。字孟阳。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详。性格闲雅,博学多闻。曾任佐著作郎、著作郎、记室督、中书侍郎等职。西晋末年世乱,托病告归。张载与其弟张协、张亢,都以文学著称,时称“三张”。其中,载、协相近,亢则略逊一筹。《文心雕龙》说:“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一说,“三张”指张华与张载、张协二人,张亢不在其内。
传说张载貌丑,外出时顽童常以石掷之,以致“投石满载”。在《幼学琼林》中亦有“投石满载,张孟阳丑态堪憎”之语。可见古人有时也会以貌取人。
太康初,张载至蜀省父,道经剑阁,因著《剑阁铭》。铭文先写剑阁形势的险要,次引古史指出国之存亡,在德不在险的道理,被后人誉为“文章典则”(张溥《张孟阳景阳集题辞》),晋武帝曾派人镌之于石。
《题北村六首》是宋代张载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堪烦暑病荒城,
六月倏然寓野亭。
珍重南山且归去,
再来相望雨中青。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身在炎热的城市中感到烦躁和病痛,于是在六月的某一天突然来到野外的亭子中寻求安慰。他珍惜自然的美景,但仍然希望能够返回南山,再次与朋友在雨中相见。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自然的向往。首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城市生活的不满和病痛的困扰,暑热和荒凉的城市让他感到无法忍受。第三句中的"南山"象征着宁静和清幽的自然环境,作者希望能够回到那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再次相聚的愿望,希望在雨中与朋友再次相见。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笔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友谊的向往。诗人逃离城市的喧嚣,来到野外的亭子中,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他渴望能够回到南山,远离城市的烦嚣,寻求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与朋友再次相聚的期盼,雨水的洗涤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这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自由、宁静和友谊的追求。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情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繁杂世事的厌倦和对纯净世界的向往。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四阿有严,神既戾止。佃物虽们,洁诚惟已。有来振振,相我熙事。载酌陶匏,以成毖祀。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麦生宜配卧沙羊,鹅炙仍便碧酒香。陡觉今年好冬节,朝来红日为谁长。
金明驰道柳参天,投老重来听管弦。饱食太官还惜日,夕阳临水意茫然。
晚节闻君道趣深,结茅栽树近东林。禅师几度曾摩顶,高士何年更发心。北渚三更闻过雁,西城万木动寒砧。不见支公与玄度,相思拥膝坐长吟。
陕郡衙中寺,亭临翠霭閒。数声离岸舻,几点别州山。野客犹思住,江鸥亦忘还。隔墙歌舞地,喧静不相关。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