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明堂侍祠十绝》

礼行肆类又称禋,喜见承平景铄信。
堪笑汉人夸肸饰,何如明德达精纯。

作者介绍

王庭(1079~1171) 北宋末南宋初诗人。字民瞻。安福(今属江西)人。政和八年(1118)进士。为衡州茶陵县(今属湖南)丞。弃官隐居卢溪(今属湖南),自号卢溪真逸。绍兴十九年(1149)因诗得祸,被贬。二十五年秦桧死,不久得归。孝宗即位,授国子监主簿,后转直敷文阁。王庭的学生杨万里说他的诗率直(《卢溪先生文集序》)。绍兴八年(1138),胡铨因得罪秦桧,被贬,王庭不畏权势,勉励胡铨“男子要为天下奇”(《送胡邦衡之新州贬所》);后又寄诗,赞扬胡铨“百炼不屈刚为肠”(《胡邦衡移衡州用坐客段廷直韵》),于是得祸。他同情农民,在《寅陂行》中,率直地把老农的话记下来,揭露朝廷兴修农田水利乃“虚名”。他久居农村,有不少清新的作品。不过也有一些诗作模仿黄庭坚格调,承袭他的诗句,缺乏创造。他的文和词在当时也颇有名气。

作品评述

诗词:《明堂侍祠十绝》
朝代:未知
作者:王庭

礼行肆类又称禋,
喜见承平景铄信。
堪笑汉人夸肸饰,
何如明德达精纯。

中文译文:

礼仪分为四类,其中之一称为禋,
欣喜地见证着持久和平的景象,这是真实可信的。
可笑的是汉人夸耀身上的外在装饰,
何不取明德达精纯为楷模?

诗意:

这首诗通过对礼仪的思考,呼吁人们重视内在的美德和精神境界,而不是仅仅追求外在的虚饰。作者对于人们夸耀身上的外在装饰感到可笑,并提出建议,称赞明德和精神的高尚。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礼仪和美德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思考。诗中提到的“禋”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祭祀仪式,通过祭祀神明表达对上天的敬意和感谢。诗中作者以这种仪式来象征整个礼仪体系,并指出值得人们称道和追求的是持久和平的景象,而不是外在的虚饰。作者以一种讽刺的口吻指出,汉人过于追求外在的装饰,而忽视了内在的美德和精神修养,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观点。通过这种对比,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真诚和高尚品质的崇尚,并呼唤人们以明德为楷模,追求内在的美好。

  •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

    情态云閒,身心月寒。鼻孔气出快,髑髅津沥乾。鳞龙游跃兮雨翻雷吼,鲲鹏变化兮海运风抟。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为齐臣子者,此日若无闻。独有王孙贾,能知慰倚门。

  • 《望吴亭次黄二尹韵》

    东望长安山复山,数峰还出两峰间。搅衣来即三年戌,引客聊为一日闲。身似暮云低更好,心如归鸟倦知还。圣朝倘得收遗物,叹息搔头鬓已斑。

  • 《日暮》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 《南郊草堂为陈天锡赋》

    选胜南郊结草堂,幽清绝似午桥庄。林鸠唤雨山光暝,畦稻舒花水气长。携酒秋清观纳稼,杖藜春晚看条桑。粢盛献享修祠罢,合族筵开乐未央。

  • 《淳熙二年发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册宝十一首》

    珉玉玢幽,裹蹄精良。既刻厥文,亦铸之章。象德维河,至静而方。辅我光尧,万夺无疆。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