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

帟室深攀慕,仙都去不归。
悲凉虚水殿,彷佛见铢衣。
难复金龙驾,终开白兽扉。
西郊三百里,雨涕万人挥。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七首》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从个人的怀念和悼念出发,表达对已故皇后的无尽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可以是:

她姝和的住宅深深地思念着,仙灵的乡国她再也不能回。悲凉的虚玄水殿,仿佛依稀能看见她素衣穿。很难再有金色的龙车,但盼望白色的神兽大门终将打开。西郊满是三百里,人们心灵上如雨滚滚落泪,十分悲痛地挥洒别离之情。

诗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怀念之情: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已故皇后的思念之情,他对皇后的住宅深深地思念着,感叹她再也不能回到仙灵的乡国。

2. 丧失之痛:诗中描述了作者对皇后的丧失之痛,虚玄的水殿和铢衣的形象,使人联想到皇后已经离去,不再显现在世。

3. 心灵担忧:作者担忧着国家的未来,但他对金色的龙车的再现却充满了希望,他认为白色的神兽大门终将打开,给予人们新的希望和力量。

4. 悲痛离别:西郊三百里成为了诗中人们离别之情的象征,雨涕万人挥洒别离之情,表达了人们对皇后逝去的悲痛之情。

这首诗词以朴实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已故皇后的思念和对国家的忧虑之情。通过描绘虚玄的水殿和铢衣的形象,诗人展示了对皇后逝去的丧失之痛。他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但又抱有希望,期待金色的龙车和白色的神兽大门。整首诗给人一种忧伤和悲凉的感觉,但又透露出一丝希望与坚定。通过诗词的表达,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国家情怀融为一体,展现了他对皇后和国家的深深眷恋和关切之情。

  • 《采石春望》

    夜泊青山渚,朝登采石矶。蜀雪应消尽,吴船犹未归。五湖花正落,三江莺乱飞。同行王主事,此日亦沾衣。

  • 《鹎鵊词》

    树头玄衣郎,神爽声复清。睡先万目觉,起对残月星。悯世耽睡昏,体秽神不灵。招使离衽席,啼呼每丁宁。幽人最怜汝,未旦起坐听。荒山多嘉树,春尽故园情。

  •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睢阳北楼见赠之作(一作王昌龄诗)》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怀晨昏暇,相见登眺目。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远水对秋城,长天向乔木。公门何清净,列戟森已肃。不叹携手稀,恒思著鞭速。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 《绍兴祀岳镇海渎四十三首》

    维南有山,于彼会稽。作镇在昔,神则司之。厥有旧典,以祀以时。百味维旨,灵其燕娭。

  • 《得建业倅郑觉民书言虏乱自淮以北民苦徵调皆》

    邦命中兴汉,天心大讨曹。风云助开泰,河渭荡腥臊。日避挥戈勇,山齐积甲高。煌煌祖宗业,只在驭群豪。

  • 《送晏桂山赴高沙郡》

    拦武容台彼一时,溪乡重幸得追随。鸥前心事沧浪影,梅下吟情汗漫期。感慨中年无近别,徘徊明月有相思。殷勤劝醉阳关晓,受尽耶歈只自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