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运司园亭·翠锦亭》

材大难为用,尝夸古柏篇。
亭前老楩楠,黛色亦参天。
夏暑借清阴,秋籁得自然。
有如爱庭楸,朝暮东西偏。

作者介绍

杜敏求(一○三九~一一○一),字趣翁,一字拙翁(《范太史集》卷五五《手记》),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授简州司理参军,知汉州什邡县。除成都府教授,请罢去,改差通判定州。迁朝请郎,除梓州路转运判官,移潼川府路提点刑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官,年六十三。有文集三十卷,已佚。事见《浄德集》(《丛书集成初编》本)卷二四《朝请郎潼川府路提点刑狱杜公古诗归墓志铭》。今录诗十首。

作品评述

《运司园亭·翠锦亭》是宋代诗人杜敏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翠锦亭中,材料大而难以应用,曾赞美过古柏的篇章。亭前的老楩楠,树色深沉如黑黛,高耸入云。夏天借此获得清凉的阴净,秋天得以享受自然的声音。它就像一颗钟爱的庭楸树,早晚倾斜于东西方向。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座翠锦亭和周围景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岁月变迁的思考。诗中的翠锦亭象征着人造之物,而老楩楠则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力。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并对人类的工艺与自然的大美进行了比较。

诗中的"材大难为用"一句,表现了杜敏求对人类创造力的思考。有时候,即使材料再好,也难以完美地表现出来,这也许是人类创造力的局限所在。而"尝夸古柏篇"一句则显示了诗人对古代文学的钦佩,他认为古人的作品能够充分展现材料的价值。

在描绘亭前老楩楠的部分,诗人以"黛色亦参天"来形容树木的颜色,使读者感受到它的高大和深沉。"夏暑借清阴,秋籁得自然"则表达了亭子为人们提供凉爽和树木为人们奉献自然声音的意义。这种赞美自然的情感贯穿全诗。

最后,诗人以"有如爱庭楸,朝暮东西偏"来形容庭楸树的倾斜,这种倾斜仿佛是对人类创造力的一种提醒。人类的工艺与自然相比,总是稍显偏颇。这句诗既体现了对庭楸树的喜爱,也表达了对人类努力的理解和宽容。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翠锦亭和老楩楠为主题,通过描绘景物和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人类创造力和自然之美的思考和感悟。同时,诗中蕴含着对古人作品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使整首诗词具有深邃的诗意和悠远的意境。

  • 《夜出西溪》

    东府忧春尽,西溪许日曛。月澄新涨水,星见欲销云。柳好休伤别,松高莫出群。军书虽倚马,犹未当能文。

  • 《剪春罗》

    随时宫女逐流波,尚有精魂在处多。待到百花零落尽,从头子细剪春罗。

  • 《寺中闻射因成》

    殿宇时闻燕雀喧,虚庭尽日少人行。孤吟独坐情何限,时喜风传中鹄声。

  • 《益州夫子庙碑》

    述夫帝车南指,遁七曜於中阶;华盖西临,藏五?於太甲。虽复星辰荡越,三元之轨躅可寻;雷雨沸腾,六气之经纶有序。然则抚铜浑而观变化,则万象之动不足多也;握瑶镜而临事业,则万机之凑不足大也。故知功有所服,龟龙不能谢鳞介之尊;器有所归,江汉不能窃朝宗之柄。是以朱阳

  • 《洞霄观水》

    峡口苍苍放水时,乾风吹落面前诗。可怜无地鹧秋色,流出千山也自奇。

  • 《君锡以新诗相示因成四十字答之》

    君诗三十首,一一敌琅玕。语近终非俗,情闲不似官。姑山蟠郡碧,旴水蘸天寒。景物将才思,相期李杜坛。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