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诚与命相妨,泥饮方知醉是乡。
率土尽传供奉曲,匡山尚有读书堂。
松元犹染宫袍湿,岩壑常沾翰墨香。
回忆少陵头白句。
蜀笺曾寄到浔阳。
宛然群揖出风烟,五老相期太古前。
岂易巢松留此地,何难吏隐卜他年。
招来采石江头月,照彻匡庐山外天。
更拟筑台祠大雅,黄金先铸李青莲。
《读书堂》是清代诗人毛德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读书堂
才高诚与命相妨,
泥饮方知醉是乡。
率土尽传供奉曲,
匡山尚有读书堂。
松元犹染宫袍湿,
岩壑常沾翰墨香。
回忆少陵头白句,
蜀笺曾寄到浔阳。
宛然群揖出风烟,
五老相期太古前。
岂易巢松留此地,
何难吏隐卜他年。
招来采石江头月,
照彻匡庐山外天。
更拟筑台祠大雅,
黄金先铸李青莲。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读书堂
才华出众却因命运阻碍,
只有身陷尘世才能领悟醉意的乡愁。
世间纷繁的事物都在传扬着曾经供奉过的曲调,
然而在匡山上,依然有一座读书堂。
松元时代的宫袍依然带有泥土的湿痕,
山岩和峡谷常常沾染着墨香。
回忆起少陵头上那些洁白的句子,
曾经有一封蜀笺寄到浔阳。
仿佛在风烟中向众人行礼,
五位老人心心相印,共同期待着远古的时光。
巢湖畔的松树岂会轻易离开这片土地,
吏隐之人却难以预测自己的未来。
月亮照耀着江边的采石场,
照亮着匡庐山外的天空。
更有意图兴建一座庄严的祠堂,
黄金将首先铸成李白与杜甫的雕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读书堂的场景,展示了作者的思考和对文化的追求。首先,作者表达了自己才华出众,但命运却妨碍了他的发展。他认为只有在沉浸于尘世之中,才能领悟到醉意的乡愁,即在纷繁的世事中体验到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然后,诗中提到了匡山上的读书堂,表明在这个世俗的世界中,仍然有一个地方供人们专心读书。读书堂象征着纯净的学问和追求,是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
接着,诗中描述了山岩和峡谷常常沾染着墨香,表达了作者对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他回忆起少陵头上的句子,以及曾经寄到浔阳的蜀笺,展示了他对古代文人的思念和敬仰。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五位老人在风烟中相互礼贤下士,他们心心相印,期待着太古时代的到来。这表达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和对传统价值的追求。
诗的结尾,作者描述了采石场的江边月光,照亮了匡庐山的天空。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追求,为社会带来光明。最后,作者提到了筑台祠堂和铸造李白与杜甫雕像的计划,表达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致力于保护和传承的决心。
整首诗词以清代的语言风格,以及对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的追求,展示了作者对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描绘读书堂的场景和表达个人情感,诗词传递了一种渴望和努力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共鸣。
先生文章擅经纬,战法渊源如孔子。当时蜒獠沸溪洞,一扫蛮风净如水。胸中气压万人将,亿万貔貅资餽饷。汉家火德接天弦,秘计奇谋堪任相。愿公飞章告天子,敌疾如风走如鬼。
家风本韦布,生事但渔樵。惯就下乡食,莫烦东阁招。
寻春同出郭,下马问禅栖。花梵流清霭,云钟度远溪。山形关塞北,日影树林西。老衲能留客,归途浑欲迷。
相慕。酒家女。巧笑明眸年十五。当垆春永寻芳去。门外落花飞絮。银鞍白马金吾子。多谢结裙情素。
水瓶石砚。败壁蜗书篆。窗下日舒缝衲线。屋角晚风飞霰。上元灯火佳时。长廊语笑追随。高卧一番纸帔,觉来月贯南枝。
几年埋玉蓝田,绿云翠水烘春暖。衣薰麝馥,袜罗尘沁,凌波步浅。钿碧搔头,腻黄冰脑,参差难翦。乍声沈素瑟,天风佩冷,蹁跹舞、霓裳遍。湘浦盈盈月满。抱相思、夜寒肠断。含香有恨,招魂无路,瑶琴写怨。幽韵凄凉,暮江空渺,数峰清远。粲迎风一笑,持花酹酒,结南枝伴。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