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蕙绸姊(二首)》

丝丝杨柳拂烟轻,总为愁人送别情。
惟有流波似离恨,共将明月伴君行。

作者介绍

叶小鸾(1616~1632) 明末才女。字琼章,一字瑶期,吴江(今属江苏苏州)人,文学家叶绍袁、沈宜修幼女。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碟,皆有韵致,将嫁而卒,有集名《返生香》。

叶小鸾的生平

  父叶绍袁,天启进士,官工部主事;母沈宜修,字宛君,均工诗词,偕隐分湖。小鸾为沈宜修的第三个女儿,刚出生时,宜修念及家贫乏乳也念及表妹张倩倩子女俱亡,将小鸾送予沈自征、张倩倩抚养。小鸾灵慧早熟,工于诗律。“三四岁,口授《万首唐人绝句》及《花间》、《草堂》诸词,皆朗然成诵,终卷不遗一字。”10岁时养母去世遂归叶家,能成妙对,12岁浓发覆额,体质修长,娟好如玉人;随父到了金陵,教之学咏,遂从此能诗,多佳句。14岁能弈棋,16岁善弹琴,清泠可听。又擅绘画,摹山水,写花蝶,书法亦秀劲。

  小鸾性格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自恃颖姿,视金钱若污物,淡然无求,而济楚清雅,所最喜矣。能饮酒,善言笑,潇洒多致,高情旷达,仁慈宽厚。许配昆山张维鲁长子立平为妻,婚前五日,未嫁而卒,时年仅十七岁(虚岁)。七日入棺,举体轻盈。家人咸以为仙去。其姐叶纨纨因妹逝,归哭过哀,病发而死。

作品评述

《送蕙绸姊(二首)》是清代诗人叶小鸾所创作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丝丝杨柳拂烟轻,
总为愁人送别情。
惟有流波似离恨,
共将明月伴君行。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送别蕙绸姊的情景,表达了离别时的愁绪和离情别绪之感。诗人以杨柳拂动轻烟的形象,抒发了离别时的忧伤情绪。然而,唯有流动的江水与离别的痛苦相似,它们陪伴着诗人,与明亮的月光一同同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景,流露出浓厚的离愁别绪。首句"丝丝杨柳拂烟轻"通过描写杨柳轻轻拂动烟雾,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之情。第二句"总为愁人送别情"进一步强调了送别时的愁绪,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离别之痛。

接下来的两句"惟有流波似离恨,共将明月伴君行"则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心境。流动的江水被赋予了离恨的象征意义,它们与诗人一同同行,共同陪伴着诗人的离别之旅。明亮的月光则象征着心中的希望与温暖,为诗人的离别之行带来了一丝安慰。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意象,传达了诗人对别离之情的感慨。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离别和相伴的对比表达了人们在别离时的内心体验。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展示了叶小鸾独特的情感表达能力。

  • 《所怀》

    英英香蕙莹朝华,收拾东风作一家。燕语莺啼春又夏,灯花剔尽暗窗斜。

  • 《偈颂五首》

    倒岳倾湫与麽来,小根魔子谩疑猜。神驹一跃三千界,空说门前下马台。

  • 《春秋战国门·再吟》

    不得商於又失齐,楚怀方寸一何迷。明知秦是虎狼国,更忍车轮独向西。

  • 《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杨梅》

    火珠簇压翠微鲜,丹粒团成蜜颗甜。争为渴饕供燕豆,谁知赪汗困偿篮。

  • 《寓叹》

    俗心浪自作棼丝,世事元知似弈棋。旧业萧然归亦乐,余年至此死何悲?古人可作将谁慕,造物无心岂汝私。已决残春故溪去,短蓑垂钓月明时。

  • 《次韵宋尚书山居·虚静堂》

    世事鸥忘句肯卑,云深料理旧花枝。了无一鸟传幽意,只对青山自解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