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堪惆怅满离杯,水碧沙明两岸苔。
无限塞鸿飞不度,二陵风雨自东来。
方凤(一二四○~一三二一),字韶卿,一字景山,号巖南,浦江(今属浙江)人。宋末入太学,应礼部试不第,后以恩授容州教授,因宋亡未赴。归乡,名其斋爲存雅堂,学者称存雅先生。与寓浦阳之谢翱、吴思齐等结爲汐社,联络故老,期望恢復。元至治元年卒,年八十二。遗诗由门人柳贯选刊爲九卷,已佚。清初,同邑张燧掇拾群书残剩诗文,编爲《存雅堂遗稿》十三卷,于顺治十一年刊刻。事见明宋濂《浦阳人物记》,清干隆《浦江县志·文苑》有传。 方凤诗,以清雍正二年补刻本爲底本。补刻本补入的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三吴漫游集唐》是宋代方凤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不堪惆怅满离杯,
水碧沙明两岸苔。
无限塞鸿飞不度,
二陵风雨自东来。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漫游三吴地区时的心境和感受。诗中通过描述满满的离别之情、清澈的水面和明亮的沙滩,以及无边无际的鸿雁无法飞越塞外,以及二陵地区东来的风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思和思乡之情。
赏析:
1. 诗人在诗中运用了离别的意象,通过满满的离别之情,表达了他内心的伤感和惆怅。离杯意味着离别,满满的离杯则象征着情感的充盈和无法言说的离愁。
2. 描绘了水面的碧和沙滩的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三吴地区的美丽景色。这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既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也为后面的思乡之情做了铺垫。
3. 诗人通过描述鸿雁无法飞越塞外和二陵地区风雨自东来的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鸿雁一直是中国文学中思乡的象征,它们无法越过塞外,象征着作者的思念之情无法超越离乡之苦。而二陵地区风雨自东来,则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感觉是如此真切和强烈。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离别、自然景物和思乡之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思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展示了方凤细腻的情感和对乡土情怀的追忆。
窈窕轩窗小阖深,种花卜得半晴阴。眼根忽随锦绣谷,鼻观如游檐卜林。莫问花枝有开落,须知法性勿来今。色香尘裹回光照,只这凡心是佛心。
武库分帷幄,儒衣事鼓鼙。兵连越徼外,寇尽海门西。节比全疏勒,功当雪会稽。旌旗回剡岭,士马濯耶溪。受律梅初发,班师草未齐。行看佩金印,岂得访丹梯。
天策引神兵。风飞扫邺城。阵云千里散。黄河一代清。
思皇多士,扬于王庭。钟鼓乐之,肃雝和鸣。威备抑抑,既安且宁。天子万寿,永观厥成。
洛下斑竹笋,花时压鲑菜。一束酬千金,掉头不肯卖。我来白下聚,此族富庖宰。茧栗戴地翻,觳觫触墙坏。戢戢入中厨,如偿食竹债。甘葅和菌耳,辛膳胹姜芥。烹鹅杂股掌,炮鳖乱裙介。小儿哇不美,鼠壤有余嘬。可贵生于少,古来食共噫。尚想高将军,五溪无人采。
岭南为郡带名曹,万里江山兴咏饶。皇宋声诗归雅正,有唐门地本逍遥。雪霜思苦虽侵鬓,金紫恩深已佩腰。旧草满囊胜薏苡,几联乘醉写芭蕉。进来圣主回天眷,抄逐蛮僧过海潮。何事曹南得披览,韶程风什似闻韶。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