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砥柱峰》

河从受降城,北折径南注。
万山束缚之,龙性驯不怒。
及兹下三门,喷礴流悬布。
砥柱屹当冲,四傍绝依附。
何所恃而傲,力与河伯忤?
摧刚终成柔,条分左右去。
卷土趋向东,昏垫逮徐豫。
神禹无治法,计穷吁天助。
铲除昆仑山,绝河之来路。
西海为尾闾,是龙安身处。

作者介绍

严遂成(1694—?)约清高宗乾隆初(1736年前后)在世,字崧占(一作崧瞻),号海珊,乌程(今浙江湖州)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山西临县知县。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值丁忧归。后补直隶阜城知县。迁云南嵩明州知府,创办凤山书院。后起历雄州知州,因事罢。在官尽职,所至有声。复以知县就补云南,卒官。

严遂成的文学成就

  严遂成工诗,曾携诗稿请教厉鹗,未见嘉许,此后更为发愤,终于有成。遂成天才骏发,为诗兼雄奇绮丽之长,工于咏物,读史诗尤隽。尝自负为咏古第一。论者谓朱彝尊、查慎行后能自成一家。著有《海珊诗钞》十一卷,补遗二卷,《明史杂咏》四卷及《诗经序传辑疑》二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其《明史杂咏》4卷,时人视为“诗史”。与厉鹗、钱载、王又曾、袁牧、吴锡麟并列,称为“浙西六家”。

作品评述

《砥柱峰》是清代严遂成的一首诗词,描述了河流从受降城发源,蜿蜒北折,然后向南流去的景象。万山环绕着河流,限制了它的奔流,但河流的本性却温顺驯服,没有怒发冲冠。当河流来到三门之下时,水流变得汹涌澎湃,如喷发的瀑布悬挂而下。砥柱矗立在河流冲击之处,四周没有依附的东西。它依靠着什么而自豪呢?是它的力量与河神相抗衡吗?强硬最终变为柔和,河水分出左右两道继续向东流去,昏暗的土地延伸到徐州和豫州。神禹无法找到解决之道,唯有呼天求助。最后,昆仑山被清除,断绝了河流的来源,西海成为龙安身居之地。

这首诗词描绘了河流的壮丽景象,以及河流的力量和坚韧。河流像一条龙,温顺地承受着周围山脉的束缚,但仍然保持着自己的特性和方向。砥柱象征着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它顶住了河流的冲击,展现出力量与河神对抗的傲慢。然而,最终它也变得柔和,顺从河流的走向,展示了事物在面对巨大力量时的软弱和屈服。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力量与柔和之间的辩证关系。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河从受降城,北折径南注。
万山束缚之,龙性驯不怒。
及兹下三门,喷礴流悬布。
砥柱屹当冲,四傍绝依附。
何所恃而傲,力与河伯忤?
摧刚终成柔,条分左右去。
卷土趋向东,昏垫逮徐豫。
神禹无治法,计穷吁天助。
铲除昆仑山,绝河之来路。
西海为尾闾,是龙安身处。

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力量与柔和、坚韧与屈服的思考。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巨大的挑战和压力时,有时候柔和和顺从可能更具智慧和生存之道。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历史传说中神禹治水的无奈和仰仗天命的感慨。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写河流和砥柱的形象,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

  • 《题舍壁》

    草没孔明庐,尘流倚相书。家居四立壁,出驾独辕车。穷达本无择,死生良自如。镜湖三百里,处处侣禽鱼。

  • 《赠崔孝子》

    洪洞山前震鼙鼓,东家被杀西家虏。崔郎逃兵山更深,手引诸儿背驮母。须臾兵急行恐迟,月昏霜滑山险巇。大儿牵衣小儿哭,心在护母宁恋儿。仓皇弃儿巅岩里,永割慈情知必死。明朝邻里忽抱还,全家相看尽惊喜。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护安能生。儿今拜父孙拜母,一家团栾居乐土。

  • 《春日山村晚步》

    寂寂柴门草色新,深深云树鸟啼春。夕阳西下东流急,不见沙头唤渡人。

  • 《跋临川梁译居士孝德记二首》

    秪个当时发一心,通天通地总渠临。芝兰玉树今争秀,岂但一枝生桂林。

  • 《同梦得和思黯见赠来诗中先叙三人同宴之欢…兼吟鄙怀》

    醉伴腾腾白与刘,何朝何夕不同游。留连灯下明犹饮,断送尊前倒即休。催老莫嫌孙稚长,加年须喜鬓毛秋。教他伯道争存活,无子无孙亦白头。

  • 《宿紫阁山北村》

    晨游紫阁峰,暮宿山下村。村老见余喜,为余开一尊。举杯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余人。夺我席上酒,掣我盘中飧。主人退后立,敛手反如宾。中庭有奇树,种来三十春。主人惜不得,持斧断其根。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主人慎勿语,中尉正承恩!”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