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山行》

山路本无雨,雾滃露点湿。
脚滑几欲缩,举步真如絷。
剉过万千山,云磴莫计级。
更多仙泉甘,潭深绝绠汲。
力疲骨节酸,远眺空伫立。
旷怀无与言,付与诗收拾。

作者介绍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作品评述

《山行》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路本没有雨,雾气浓郁露点湿。脚滑几欲缩,举步真如拴绷带。攀过千山万岭,云梯难以计算高度。更多仙泉甘饮,潭水深处断绝捕取。力量疲惫,骨节酸痛,远眺时空中静立不动。心灵空旷无言可说,只能用诗来整理。

诗意:
《山行》描绘了一个人登山的情景。诗人描述了登山途中的环境和自己的感受。山路几乎没有雨水,但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雾气,露珠滴湿了山间的植物。山路崎岖不平,行走困难,甚至脚下会滑倒,行进的步伐像是被绷带所束缚。攀登过千山万岭,云雾弥漫的山峰难以计算高度。在山间还有许多仙泉,泉水清甜可口,但深潭中的水却难以捕捞。诗人感到疲惫不堪,骨节酸痛,站在远处眺望时,仿佛与时空静止。他的内心空旷无语,只能将这些感受倾注到诗中。

赏析:
《山行》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登山的艰辛和壮美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容词,通过描绘雾气、露珠、山路等细节,展示了山行的真实感受。诗人用“脚滑几欲缩,举步真如絷”形象地表达了行走困难的情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云梯和仙泉的描写则增添了神秘和幻想的色彩。

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他感到内心空旷无语,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借助诗歌来整理思绪。这种情感的抒发与宋代文人士人的思想境界和审美追求相契合,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的执着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行的场景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与体验。

  • 《怀潘寒岩》

    别后空相忆,无书直至今。频年千里客,多事半生心。卯酒欺人醉,春诗带病吟。倚栏政无绪,一鸟过花阴。

  • 《杂曲歌辞·秋夜曲二首》

    天清漏长霜泊泊,兰绿收荣桂膏涸。高楼云鬟弄婵娟,古瑟暗断秋风弦。玉关遥隔万里道,金刀不翦双泪泉。香囊火死香气少,向帷合眼何时晓。城乌作营啼野月,秦川少妇生离别。秋灯向壁掩洞房,良人此夜直明光。天河悠悠漏水长,南楼北斗两相当。

  • 《感怀二十首》

    东邻有处子,文采何翩翩。高情薄世俗,入海求神仙。归来夸邻里,朱楼列绮筵。今日横波目,昔时流泪泉。

  • 《八关僧房遇雨》

    脱履坐明窗,偶至晴更适。池上风忽来,斜雨满高壁。深松含岁暮,幽鸟立昼寂。世故方未阑,焚香破今夕。

  • 《舟着浅》

    御风起帆如彍矢,不能万里犹千里。中流浪头屋高起,误入浅洲舟阁底。愚公不量欲移山,篙人伎穷客长叹。世言卒好好步难,何好一棹夷犹间。

  • 《喜雨》

    昨遣长须借踏车,小池须水引鸣蛙。今朝一雨添新涨,便合翻泥种藕花。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