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送李北山归建康》

贫贱有饿死,富贵履危机。
东海不可渔,西山采无薇。
四方已一气,我今将安归。

作者介绍

梁栋(一二四三~一三○五)(按:栋生于理宗淳祐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公历已入新年),字隆吉,祖籍相州,侨居镇江(今属江苏)。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进士,调宝应簿。八年,爲仁和尉。宋亡,流徙武林、建康、茅山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一二九○),以诗入建康狱,未几放还,遂定居建康,一时江东人士从学者甚衆。元成宗大德九年卒,年六十四。遗着由元金华胡廼裒集栋门人所记爲《梁先生诗集》。事见《宋遗民录》卷一二胡廼《梁先生诗集序》。 梁栋诗,以《知不足斋丛书》明程敏政《宋遗民录》爲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

作品评述

《送李北山归建康》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梁栋。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贫贱有饿死,富贵履危机。
东海不可渔,西山采无薇。
四方已一气,我今将安归。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送别李北山回建康的场景。诗人通过对人生境遇的描绘,表达了对富贵和贫贱的不同看法,并探讨了人们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困境。整首诗以李北山的归乡为线索,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归宿的思考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赏析:
诗的第一句“贫贱有饿死,富贵履危机”,表达了作者对社会阶层不平等的触动和他对生死存亡的深刻认识。在这个世界上,贫穷和贫困是使人饥饿而死的原因,而富贵和权势则意味着面临更多的危机和挑战。这样的观察让诗人产生了对人生的思考。

接下来的两句“东海不可渔,西山采无薇”是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颠覆性的看法。东海虽然广阔,但由于种种原因,却无法捕捞到丰富的渔获;而西山虽然有无数的薇草,但却没有人去采集。这种景象暗喻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分配,使得人们无法充分利用资源,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富裕和幸福的追求。

最后一句“四方已一气,我今将安归”,表达了诗人对于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归宿的渴望。诗人认为,无论贫贱还是富贵,人们都应该团结一心,共同面对各种困境和挑战。而对于诗人自己来说,他希望能够回到建康,过上平静安定的生活。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社会现实和人生境遇,通过对贫贱、富贵的对比,以及对资源浪费和人生归宿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这首诗通过寓意深远的形象描绘,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惜秋二首》

    诗到林头落叶时,眼前秋事已无几。何当领取秋容去,收拾诗囊带得归。

  • 《菜地》

    依然山泽一臞儒,幸有先畴与敝庐。闻说醉乡方弄印,不知堪拜小侯无。

  • 《次韵周公谨见寄》

    涪翁雪堂仙,分谊故不疎。投之孤芳篇,投之孤芳篇,托根岂云虚。报以蟠桃实,一尝千载余。洗髓嗫阆苑,

  • 《和潘豳老汉上属目》

    白云蒙山头,清川山下流。芳洲采香女,薄暮漾归丹。并蒂双荷叶,逢迎一障羞。持情不得语,大妇在高楼。

  • 《林附祖》

    画影图形正捕风,书生薄命入置中。胡儿一似冬烘眼,错认颜标作鲁公。

  • 《井泉》

    山溜碧泓澄,清甘归色味。傥逢张又新,应不落第二。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