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诗成轻万户,将军诺重过千金。
不烦县令前驱去,回采坚珉刻醉吟。
李新(一○六二~?),字元应,号跨鳌先生,仙井(今四川仁寿)人。神宗元丰七年(一○八四)入太学,时年二十三。哲宗元祐五年(一○九○)进士,官南郑县丞。元符三年(一一○○),在南郑应诏上万言书,夺官贬遂州。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大观元年(一一○七)遇赦,摄梓州司法参军。宣和五年(一一二三),爲茂州通判。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应其子时雨请,追赠一官(《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一之一二)。有《跨鳌集》五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三十卷(其中诗十一卷)。以上事蹟均依据本集中有关诗文。 李新诗,原集十一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跨鳌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送张少卿赴召十首》
朝代:宋代
作者:李新
公子诗成轻万户,
将军诺重过千金。
不烦县令前驱去,
回采坚珉刻醉吟。
中文译文:
公子的诗文才华闻名于世,轻而易举地得到万户人家的赞赏;
将军的承诺十分重视,甚至超过了千金之约。
不再被县令前来催促,他自愿前去;
回来后,他将继续刻醉酒中的珉石,沉醉地吟咏。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李新写给张少卿的送别之作。诗人以公子和将军作为形象,通过对他们不同的才华和态度的描绘,表达了对张少卿的赞赏和祝福。
首先,诗中提到公子的诗才轻而易举地受到万户人家的喜爱。这表明公子的文学造诣非常高超,他的诗文能够让许多人产生共鸣和欣赏,体现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和成就。
其次,将军的诺言被描绘为重于千金。这表明将军对张少卿的约定非常看重,不仅是口头上的承诺,而是真正有着行动和决心。这种承诺的重要性超越了金钱的价值,显示出将军对张少卿的高度重视和信任。
接着,诗中描述了张少卿不再受县令的催促,自愿前往赴召。这表明张少卿不需要他人的催促和驱使,他自己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地前往履行自己的职责。这种自发的行动展现了张少卿的坚定和决心。
最后,诗人提到张少卿回来后会继续刻醉酒中的珉石,并沉醉地吟咏。这表明张少卿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坚持和执着的追求。他将继续以饱满的激情和热诚创作诗文,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境界。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张少卿的才华、将军的承诺、张少卿的自发行动和他对文学的热爱。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塑造,诗人表达了对张少卿的赞赏和祝福,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追求。这首诗给人以鼓舞和启迪,赞美了张少卿的才华和品质,同时也传达了对他未来创作的期待和祝福。
别后空相忆,无书直至今。频年千里客,多事半生心。卯酒欺人醉,春诗带病吟。倚栏政无绪,一鸟过花阴。
天清漏长霜泊泊,兰绿收荣桂膏涸。高楼云鬟弄婵娟,古瑟暗断秋风弦。玉关遥隔万里道,金刀不翦双泪泉。香囊火死香气少,向帷合眼何时晓。城乌作营啼野月,秦川少妇生离别。秋灯向壁掩洞房,良人此夜直明光。天河悠悠漏水长,南楼北斗两相当。
东邻有处子,文采何翩翩。高情薄世俗,入海求神仙。归来夸邻里,朱楼列绮筵。今日横波目,昔时流泪泉。
脱履坐明窗,偶至晴更适。池上风忽来,斜雨满高壁。深松含岁暮,幽鸟立昼寂。世故方未阑,焚香破今夕。
御风起帆如彍矢,不能万里犹千里。中流浪头屋高起,误入浅洲舟阁底。愚公不量欲移山,篙人伎穷客长叹。世言卒好好步难,何好一棹夷犹间。
昨遣长须借踏车,小池须水引鸣蛙。今朝一雨添新涨,便合翻泥种藕花。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