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
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韩琦(一○○八~一○七五),字稚圭,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初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不久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歷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右司谏。宝元初西夏事起,爲陜西安抚使,久在兵间,功绩卓着,与范仲淹并称“韩范”。庆历三年(一○四三)爲枢密副使,与范仲淹、杜衍共主持新政,庆历五年新政失败,出知扬州,徙郓州、成德军、定州、并州。嘉祐元年(一○五六)爲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即位,仍爲相,封魏国公。神宗立,琦坚辞相位,出判相州,建昼锦堂。不久再次经略陜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復请归相州。河北地震、黄河决口,徙判大名府,充安抚使。后因反对青苗法,与王安石不合,熙宁六年还判相州。八年卒,年六十八,謚忠献。有《安阳集》五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四八宋李清臣《韩忠献公琦行状》,《宋史》卷三一二有传。 韩琦诗二十一卷,以明正德九年安阳张士隆河东行臺刻《安阳集》爲底本,校以明安成尹仁校本(简称明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又从《吴礼部诗话》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卷末。
《柳絮》是宋代文人韩琦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
柳絮纷纷不自持,
乱愁萦困满春晖。
有时穿入花枝过,
无限蜂儿作队飞。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柳絮飞舞的景象,同时也借景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柳絮纷飞,无法自持,轻飘飘地围绕在明媚的春光中,与诗人内心的忧愁交织在一起。有时柳絮穿过花枝,像蜂儿一样成群结队地飞舞,构成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赏析:
这首诗以柳絮作为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对于人生的感慨。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将自己的情感与春天的景象融为一体,使诗词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诗中的柳絮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忧愁和困惑,它们纷纷飘落,无法自持,正如诗人内心的苦闷。柳絮与春光相映成趣,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诗人用"乱愁"、"萦困"来形容柳絮的状态,把内心的忧愁与外在的景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增加了诗词的情感张力。
诗中的"花枝"和"蜂儿"是诗人塑造动态画面的手法。柳絮有时穿过花枝,仿佛蜂儿成群飞舞,给人一种生动的感觉。这种描写使诗词更具艺术感和生动性,同时也暗示了生活中的喧嚣和繁忙。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抓住了春天柳絮飞舞的瞬间,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外在景象相结合,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通过对柳絮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矛盾的思考,以及对于命运无法掌控的感叹。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媒介,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体悟,同时也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翠壁丹厓淡夕曛,往来麋鹿自成群。仙家住在空青外,只隔桃花一片云。
闻道居家近橘坡,青黄遥想问疏篱。可能乞我数包否,仍寄韦郎七字诗。
郭外足幽胜,潮入涨溪流。舫斋小小一叶,老子日遨游。管领白苹红蓼,披戴绿蓑青箬,直钓任沈浮。玉缕饱鲈鲙,雪阵狎沙鸥。个中眠,个中坐,个中讴。个中收拾诗料,觞客个中留。休羡乘槎博望,且听洞箫赤壁,乐处是瀛洲。日月汤双桨,天地一虚舟。
记言闻直史,筑室面层阿。岂不承明入,终云幽意多。沉冥高士致,休浣故人过。前岭游氛灭,中林芳气和。兹辰阻佳趣,望美独如何。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数竿修竹,数叶芭蕉。
冉冉归云不自闲,纷纷暮霭已依山。时光尽入髭须里,行色元非草树间。旧腊新正能几许,粗衣粝饭试诸难。吾生所恨长飘泊,又宿汀州白鹭湾。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