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中忽忽又重阳,满酌葡萄当菊觞。
谢后已叨新圣旨,谢家田土免输粮。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八十五》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客中忽忽又重阳,
满酌葡萄当菊觞。
谢后已叨新圣旨,
谢家田土免输粮。
诗意解读:
这首诗词以客居他乡、重阳佳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汪元量在湖州客居时的思乡之情。诗中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时的情景,他满杯饮酒,以葡萄代替传统的菊花酒杯,象征着他远离故乡,心系家园的情感。诗的后半部分提到汪元量已经得到新的圣旨,不再需要向谢家输送粮食,这是对他在湖州的功绩的表彰和奖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汪元量的情感和心境。首句"客中忽忽又重阳"表达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客中的孤独与重阳的喜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满酌葡萄当菊觞"一句以意象的转换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葡萄代替传统的菊花,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又显示了诗人的创新和独特之处。
接下来的两句"谢后已叨新圣旨,谢家田土免输粮"则提到了诗人在湖州所取得的成就。谢后指的是谢尚,他是宋仁宗的皇后,新圣旨指的是皇后对汪元量的赏识和封赐。诗中提到谢家田土免输粮,意味着汪元量在湖州的贡献已经得到了认可,不再需要向谢家进贡。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得到荣誉和奖赏的喜悦之情。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湖州客居时的思乡之情和得到赏识的喜悦。通过对重阳节和葡萄的巧妙运用,诗人表达了对家园的思念和对自己努力的回报,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与智慧。
良朋益友自远来, ——严伯均万里乡书对酒开。 ——皎然 子孙蔓衍负奇才, ——疾(失姓) 承颜弄鸟咏南陔, ——澄(失姓)鼓腹击壤歌康哉。 ——巨川(失姓)
身世足堪悲,空房卧病时。卷帘花雨滴,扫石竹阴移。已觉生如梦,堪嗟寿不知。未能通法性,讵可免支离。
大江从西来,傲岸有矜色。日与峡争雄,百战无虚刻。行逢天阔处,漭沆四无壁。始知向来事,何啻蜗两国。泯然从此逝,到海不逢敌。居平吾语子,无与世为的。我高人肯下,已胜谁甘北。孰谓饶人痴,未闻开殿击。吾非若溪水,宁与世争皙。卿言皆好好,吾见甘棫棫。老子邑中黔,诸公
梦魂夜夜钓鱼台,怀抱何当亦好开。竹日一窗窥我病,溪风三里送诗来。天花散灭双瞳冷,香烬萧寒万相灰。欲与道人游物外,故山情在首重回。
高空生夕凉,秋意入河汉。驰云若奔驷,明月隐复见。天机感众物,夜色掞深院。鸣叶响萧飕,吟虫发清怨。追思童稚日,膏火事黄卷。抚迹今已非,虑深志亦倦。颓波惜迁运,往节阅惊电。浩浩古人心,庶于静中见。
空腹尝新酒,偶成卯时醉。醉来拥褐裘,直至斋时睡。睡酣不语笑,真寝无梦寐。殆欲忘形骸,讵知属天地。醒馀和未散,起坐澹无事。举臂一欠伸,引琴弹秋思。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