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了天恩出内门,驾前喝道上将军。
白旄黄钺分行立,一点猩红似幼君。
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晚号楚狂(《湖山类稿》卷三《夷山醉歌》),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一二八八)出家爲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着《湖山类稿》十三卷、《汪水云诗》四卷、《水云词》二卷等(《千顷堂书目》卷二九、三二),已佚。今存刘辰翁批点《湖山类稿》五卷;清钱谦益据云间钞诗旧册辑成《水云集》一卷;今人孔凡礼增辑爲《增订湖山类稿》五卷。《南宋书》卷六二有传。 汪元量诗,第一至五卷以清干隆鲍廷博知不足斋刻《湖山类稿》、《水云集》爲底本,删去后者重出之诗。参校清吴翌凤抄本(有清顾至、黄丕烈跋,简称顾本,藏北京图书馆)、明末抄本《汪水云诗抄》一卷(有清毛扆校跋,简称毛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诗渊》引诗等。另从《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六卷。
《湖州歌九十八首》是宋代诗人汪元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谢了天恩出内门,
驾前喝道上将军。
白旄黄钺分行立,
一点猩红似幼君。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场景,诗人感谢上天的恩赐,能够脱离平凡的生活,进入权贵的内门。他驾车前往拜访上将军,骑兵分列两旁,手持白色旗帜和黄色军权,显得威武雄壮。诗中还描绘了将军身旁的一位年轻君主,他的服饰上有一点猩红色,显得年少气盛。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宋代时期权贵和将军的威严和荣耀。诗中的词语简洁明了,通过对颜色和服饰的描绘,传递出了壮丽的场景和权势的象征。白旄和黄钺是将军的标志,表现出将军的威风和统帅之力。猩红色则象征着年轻君主的热情和朝气,与将军形成鲜明的对比。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直接而生动地展示了权贵和将军的形象,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权势和荣耀的向往。通过描绘这个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尊贵地位和荣誉的向往,并在其中展现了对权力的敬畏之情。这首诗词在形象和意境上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权势和地位的思考和表达。
尝闻名山有旦评,可览不如可游妙,可游复不如可民,绘林想亦同兹道。唐岱笔法老尤健,云烟淡染秋山照,缚茅蜗舍据佳胜,寒江堪弄严公钓。峰容树态总天真,碧萝苍石归诗料,犹疑谷合籁作时,翏翏于喁号万窍。是中应有肥遁人,召以蒲轮头屡掉,岂似北山隐士流,移文徒惹稚圭诮。
仙人此夜忽凌波,更唱瑶台一遍歌。嫁与将军天上住,人间可得再相过。
适闻有诏追阳子,又说厚礼迎申公。莫教涑水疑四皓,且伴横渠吟八翁。
剡竹纫丝杂短长,谁教曲折号宫商。自从眠处知消息,终日笙歌是道场。
我欲筑化人中天之台,下视四海皆飞埃;又欲造方士入海之舟,破浪万里求蓬莱。取日挂向扶桑枝,留春挽回北斗魁。横笛三尺作龙吟,腰鼓百面声转雷。饮如长鲸海可竭,玉山不倒高崔嵬。半酣脱帻发尚绿,壮心未肯成低摧。我妓今朝如花月,古人白骨生苍苔;後当视今如视古,对酒惜醉
积水逶迤绕直城,含虚皎镜有馀清。图云曲榭连缇幕,映日中塘间彩旌。赏洽犹闻箫管沸,欢留更睹木兰轻。无劳海上寻仙客,即此蓬莱在帝京。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