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再和》

顷岁官尝傍紫虚,嵩云缑月笑谈余。
惟知猿鹤乞骸疏,不录熊罴谏猎书。
游寺但知能自与,焚舟不复问何如。
岩廊德量谁能比,大令山阴难并居。

作者介绍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鉅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爲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爲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着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復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爲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再和》是一首宋代晁说之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顷岁官尝傍紫虚,
嵩云缑月笑谈余。
惟知猿鹤乞骸疏,
不录熊罴谏猎书。
游寺但知能自与,
焚舟不复问何如。
岩廊德量谁能比,
大令山阴难并居。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身遭遇和处境的思考和感叹。作者曾任官,但他感到自己离官位已经很久了,现在只能在紫虚山(即紫金山,位于今山东省淄博市)附近游玩,看着嵩云和缑月(两者均为山名),自娱自乐。他感叹自己只知道猿猴和仙鹤寻求长生不死的方法,而没有记录熊罴(指勇猛有力的人)对于猎书(指猎取禽兽的技巧)的批评。作者感到自己只懂得游山玩水和修行,却不再关心政治,他已经放弃了对官位的追求,所以他说自己焚舟不再问何如(焚舟意味着断绝归途,不再回头)。他认为自己的德行和修养已经无人能比,但在山阴地区却难以找到一个与他并驾齐驱的人。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官场和世俗功利的厌倦。他通过描述自己在紫虚山附近游玩,对猿猴和仙鹤感兴趣,却不关心猎书和政治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的追求。他放弃了官职和功名,选择了远离纷扰的山野修行,这体现了他对内心自在和精神追求的追求。他认为自己在德行和修养方面胜过众人,但他也承认在山阴地区无法找到一个与他相当的人,这一点也透露出他对人才荒的感叹和对环境的不满。整首诗词既表现了作者的自省和追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对功名利禄的厌倦和对自由自在精神追求的追求。

  • 《闻莺怀邹继甫》

    旭日高槐啼欲断,午风深竹弄还长。莫言绝域如天外,犹有莺声似省廊。

  • 《渔父词(灵云)》

    急雨颠风花信早。枝枝叶叶春俱到。何待小桃方悟道。休迷倒。出门无限青青草。根不覆藏尘亦扫。见精明树唯心造。试借疑情看白皂。回头讨。灵云笑杀玄沙老。

  • 《凫》

    飒沓睢阳涘,浮游汉水隈。钱飞出井见,鹤引入琴哀。李陵赋诗罢,王乔曳舄来。何当归太液,翱集动成雷。

  • 《出塞》

    侠客重恩光,骏马饰金装。瞥闻传羽檄,驰突救边荒。转战磨笄地,横行戴斗乡。将军占太白,小妇怨流黄。騕褭青丝骑,娉婷红粉妆。一春莺度曲,八月雁成行。谁堪坐秋思,罗袖拂空床。

  • 《砌下黄菊暮秋始开为赋此篇》

    小栏培土待重阳,雨洗金钱未肯忙。终藉九秋扶正色,谁能三嗅为清香。陶潜属意空诗好,胡广随缘却寿长。古昔风流无处问,碎花浮泛一尊黄。

  • 《杨花词三首》

    苦恨红梅结子,生憎榆荚悠悠。解送十分春色,能添万斛新愁。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