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贤犹得仰高风,冠服虽殊气味同。
后五百年无继者,桃花含笑夕阳中。
白珽(一二四八~一三二八),字廷玉,号湛渊、栖霞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入太学。度宗咸淳中以诗着,与同邑仇远合称仇白。宋亡,以教授生徒爲业。后以荐爲太平路学正,歷常州路教授、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以兰溪州判官致仕。元文宗天历元年卒,年八十一。有《湛渊集》八卷,已佚。清杭州沈崧町辑爲一卷。事见本集附录明宋濂《湛渊先生白公墓志铭》。 白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
《湖居杂兴八首》是宋代文学家白珽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湖居杂兴八首
三贤犹得仰高风,
冠服虽殊气味同。
后五百年无继者,
桃花含笑夕阳中。
译文:
三位贤者依然仰望高风,
尽管他们的冠服不同,但气质相似。
五百年之后,再无继承者,
桃花在夕阳中含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湖居之地,以及在这个地方追求高尚风雅的人物。诗中提到了三位贤者,他们不仅仰望着高远的风景,而且拥有相似的气质和品味。然而,作者在最后两句中提到,五百年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像他们这样的继承者,只有桃花在夕阳下绽放,似乎是对逝去时光和美好事物的缅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优雅和高尚品质的追求。通过提到三位贤者,作者强调了他们对高尚风雅的共同追求,尽管他们的外貌和身份可能不同。这种追求在当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因为它体现了绅士的风度和品格。
然而,作者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一丝凄凉之感。他说五百年之后再也没有出现像这些贤者一样的人物,可能是对时光流转和价值观变迁的感慨。桃花含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寂寞而美丽的景象,暗示着过去的辉煌已经逝去,留下的只是孤独的追忆。
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通过对湖居之地和三位贤者的描绘,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方式。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