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由来可享天,东邻扣祭亦徒然。
荒凉到处游麋鹿,谁识郊坛八面圆。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
《刘氏郊坛》是宋代诗人方信孺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德由来可享天,
东邻扣祭亦徒然。
荒凉到处游麋鹿,
谁识郊坛八面圆。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刘氏家族在乡村建立的祭坛,表达了对家族的传统和家族价值观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祭坛的荒凉景象和邻居们对祭坛的漠视,暗示了传统价值的衰落和被遗忘。然而,诗人认为即使祭坛被人遗忘,它仍然是圆满完整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祭坛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传统价值观的思考和对社会变迁的感慨。首两句"一德由来可享天,东邻扣祭亦徒然"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美德的赞颂和对邻居们不重视祭坛的失望。诗中的"荒凉到处游麋鹿"描绘了祭坛周围的荒芜景象,暗示了传统价值的荒废。最后一句"谁识郊坛八面圆"表达了作者对祭坛的坚信,即使被人遗忘,它仍然具有完整的价值。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传统价值的思考和对社会变迁的担忧。通过描绘祭坛的荒凉景象和邻居的漠视,诗人表达了对于传统价值的忧虑和对传统美德的坚守。整首诗意味深长,通过对家族祭坛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变革和传统价值的思考,呼唤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珍惜。
皇文既举,庆礼告虔。笔自宫闱,格于幅员。子称母寿,母谓子贤。陟降在兹,隆名际天。
百练青铜圆又小。平平正吐灵耀。向人前、相对相观,别辨容颜分晓。好丑*妍并老少。尘凡一齐勘校。彼此假中来,怎生通内貌。别有辉辉亲密要。焕心镜、主玄妙。偏能会、显古腾今,又能鉴、从前虚矫。艳艳光辉宜自*。把当初、性珠返照。里面得全真,永明明了了。
万户千门到者稀,一挨一拶在临时。威音那畔真消息,不是知音莫与知。
白衣苍狗变浮云,过眼纷纷不可论。晚岁逢迎真耐久,青山相对两忘言。
倴僝将军约早回,楚材相国更频催。江东将相真如虎,去报胡雏莫过来。
鸡鸣上马过河桥,何异东都赴早朝。红日已高犹熟寝,比君殊未得逍遥。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四级英语单词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